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杠杆》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初中教师网  广生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能对杠杆进行分类,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3、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二、教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四、教学法:1、以学生对杠杆的感性认识为,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生活中不同类型杠杆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杠杆的物理模型。2、实验探究教学法五、学法指导:1、生活情境下的归纳学习法2、问题引领下的实验探究学习法六、教学过程(一)、感知杠杆、认识杠杆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工具:1、用来撬动重物的撬棒2、起瓶盖的起子3、用来起木头内钉子的羊角锤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这些工具使用时的共同点:1、在力的作用下都不会弯曲变形,是一根硬棒。2、在力的作用下都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3、都有使硬棒发生转动的动力和阻碍硬棒转动的阻力。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最后抽象出杠杆这一物理模型,形成杠杆的概念。然后引领学生认识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引领学生画出使用撬棒、天平、羊角锤时的力臂,加深学生对力臂这一概念的理解(二)、生活中的杠杆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之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开启瓶盖的起子、夹取煤球的火钳子、夹碎核桃外売的夹子、、赛艇的船桨、人体的上臂等,以加深学生对杠杆本质特征的认识。并引领学生按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对杠杆进行分类,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对杠杆进行分类,即:l1>l2 省力杠杆 省力费距离l1<l2 费力杠杆 费力省距离l1=l2 等臂杠杆引领学生进行分析: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让学生体会到标准中所倡导的“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三)、杠杆平衡条件 为什么当l1>l2时,杠杆会省力,而当l1<l2时,杠杆会费力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学位们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请同学们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哪些?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实,引领学生进行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可能与力、动力臂和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有关。 学生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

 

《杠杆》教学设计
上一篇:12.1杠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 《杠杆的原理》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