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曼·兰、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曼·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上一篇:列夫托尔斯泰2导学卡    下一篇: 列夫托尔斯泰学生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