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对规范学生实验操作的几点尝试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7-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而实验课是教好科学课的关键所在。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培养了能力。科学实验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得高课堂效率。那如何帮助学生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真正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呢?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师准备要充分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实验课要准备好材料,检查材料是否有损坏,例如讲电路时,你要检查灯炮是否损坏,电池是否有电,灯座接触是否良好,这些保证不了,学生就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也要灵活,可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有效实验,得高课堂效率。

  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单元中,其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中,在备课时,我采用教参中的方法,把定滑轮用橡皮泥固定在杯底,进行实验演示,刚开始效果不错,可做了几次后,出现问题了。橡皮泥不能很好地粘在杯底,遇水后,就不能很好地固定滑轮。我要连续上四个班级的实验课,第一个班还好,到第二、三、四班时就会遇到上述问题。下课10分钟,不可能全部把水擦干,重新固定,必须想其它办法,用胶粘?不行,那样量杯就不能再做其它实验,对于资源就是浪费,想了多种方案后,最后决定用吸盘,吸盘就用家中常用的挂衣钩那种小吸盘,材料易取,超市就能买到。于是去超市买来吸盘开始改造。把原来的衣钩拿掉(因为我买那是固定不动的衣钩,实验中不易操作),换上用曲别针自制的钩,把吸盘固定在杯底,线绳从水钩中穿过,省去了定滑轮,再进行实验,效果很好,没有出现掉落现象。

  在《我的水钟》一课中,备课时发现书中实验所用时间有些长,不能进行多次实验,所以在制作实验器材时,我选用小饮料瓶,把它一截两段,而不选用大饮料瓶,这样做出的滴漏用水量也较少,时间也改为30秒、60秒,90秒,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滴漏不能匀速滴水,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要解决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科学实验实验实行分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完成效果。所以小组内组员分工要明确,设立小组长,可采用定期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在实验中,注重学生的交流与汇报,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得到结果。

  三、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包括对实验方案的指导,对学习方法指导等。

  制定实验方案是学生有效实验的保证。制定实验方案也就是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方法、器材等,制定合理的方案会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方面学生往往做不好,老师可以做一定的指导,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逐渐形成独立制定方案的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对器材使用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学会使用方法。使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有些器材使用要求更要严格,例如酒精灯的使用,操作不规范不但不能有效实难,还易出危险。所以每节课都要教学生认识本课所用器材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正确操作。

  教师要巡视指导,分组学习,每组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让学生规范有效的完成实验。

  科学课实验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新理念的受益者,面对新的任务时,他们会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研究探索,面对科学问题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总之,教师的充分准备,学生的规范操作及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提高科学实验课效率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规范操作、观察,动脑分析,总结,最终获得新知,既锻炼了能力,又养成了好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益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科学课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科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