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三先三后生本课堂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殷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现代化教学中,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因此如何在“生本”模式下做好美术课堂教育,也就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奚仲中学,在自学辅导法的基础上,建构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三先三后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这和我们美术老师一直所追求的,培养孩子对美术课各个知识领域的兴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就结合美术课的教学特点,以八年级的《放飞希望》一课为例,简单阐述一下三先三后生本课堂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著名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术是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有综合性质的活动之一。在大家学会握笔的时刻,对着纸张往往不是先学会写字,而是先学会涂鸦,这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追求就是对美术的先知。”作为一个健全的孩子,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最初对涂鸦的兴趣都可以给他带来无比的乐趣,以致焕发生命的激情。因此如何在美术课堂上焕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尤其值得每位美术老师去认真探讨。

  《放飞希望》这一课属于设计制作领域。除了对风筝制作技巧的掌握之外,还强调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赏析。基于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实施三先三后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先明标后自学,即要确定先学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在课前研究好教材,了解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新课标改革的内容,然后设计好学生们在回家后所要准备的上课时需要的各种素材,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放飞希望》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风筝的历史、艺术特征和制作方法,并且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在上课之前,我可以将这节课需要提前准备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材料以卡片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课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上网查资料,请教身边的爱好者,有目的地了解风筝的有关知识,以及各种不同风筝的造型和分类等等。同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制作简单风筝的方法来准备好工具材料。

  2、先合作后展示。这一个环节中,有了上述学生课前准备和自学的过程,课堂上就能够充分发挥生本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老师可灵活运用先合作,就是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进而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收集到的有关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风筝不同的造型分类,以及南北方风筝不同的艺术特点等等。各种不同的知识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内容涵盖非常全面的知识库。通过交流学生们对风筝的知识和自己要制作的风筝有了更多的了解,下一步动手制作就会胸有成竹,这样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就会更快更好的制作出风筝作品。后展示就是作品成型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大家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小组所做风筝的设计理念以及造型的特色,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兴致高昂,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先归纳后巩固。这一环节要根据课程目标归纳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是一个点拨提升的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归纳出知识要点。如风筝的历史和风筝的制作方法、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等。请同学们就此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带领学生放一放风筝,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写在风筝上面,体验一下放飞希望的感觉。如果没有条件,则可以播放一些放飞风筝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风筝放飞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进入一个具体的民俗情境之中。真正形成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体验这些民间美术、民俗制品背后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提高学生关注民俗文化,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并能从中汲取美的元素,利用和创造这些元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先三后课堂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有效的,有生命跃动的教学活动。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锻炼,在共同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

  以上是我个人在美术教学中对三先三后课堂运用的一些粗浅尝试,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以便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更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美术“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下一篇:课题:影像作品在中学美术课中的合理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