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试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情景教学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键词:高效课堂  情景教学   时间上全程  空间上开发

  主题多维性  疑虑思考

  当前,高效课堂正在高中如火如荼地展开,高效课堂离不开情景教学。新编政治教材的每一课都设置了情景探究与共享环节。所以,如何处理好政治高效课堂的情景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有关问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实践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兴起,因其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情景教学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之中,受到师生的青睐。

  思想政治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被误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假、大、空”。高中学生在课余谈起时事政治滔滔不绝,而在政治课堂上却无精打采,经常出现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缺乏活力。这些情况显然与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

  情景教学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要让政治课堂从僵死走向鲜活,情景教学方法不失为一良策。而情景教学中更应讲求情景互动的多维性,避免单一性,这样情景教学才会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就政治高效课堂的情景教学实践及思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情景教学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无形与有形的统一。

  情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多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开展,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情景互动教学过程首先要解决的是“情”,而情是无形的,情的形成又离不开一定的景。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尊重之情,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之情,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是一切情景教学中首要的、必不可少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在学习开始时,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益的。学习要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种关系中的态度”。北京市特级教师李烈在《半月谈》上“以爱育爱”的文中写道“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的尊重。他们在爱中学会的是爱,在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再理解中学会的是理解,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以爱育爱的教育观”。

  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景互动教学中有形与无形统一的最佳形式。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又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实现无形与有形情景的统一。

  1.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是教

  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无形纽带。教师的爱要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心放飞希望。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这种爱心还须通过有形的爱表达出来。

  2.  提高教师的自身魅力,树立良好的亲情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教师的有形的情

  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得到,让他们看到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专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温暖的微笑,专注的眼神,整洁的衣着,潇洒的举止,文明的谈吐……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情景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时间上的全程性。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现在往往作为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预

  设情景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前,运用预先设计的语言、幻灯、影响、音乐、图表等媒体与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通过对某一特定情景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进入学习。笔者也常采用多媒体、视频、录音、讲故事、讲时事、放映影像资料等形式。

  情景预设,导入新课之后,教师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当前的情景教学也大多满足于此。

  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情景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景营造体验氛围,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将外部刺激转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情景与教材的互相渗透,重叠结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得以互相影响,贯穿始终。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注意情景的连续性,坚持“中心请景”,如“矛盾的普遍性与规律性的关系教学”可以“白马非马论”为中心情景,学习资本政党制度时以漫画“象——驴”压翘翘板为中心情景;学习我国的国家职能时以“两会”联袂举行为中心情景。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围绕这些预设的中心情景展开,使学生的认知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从浅入深。情景教学贯穿课堂始终,要使学生在课堂情景教学中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情景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上。

  三。高效课堂要做到情景教学空间上的开放性。

  政治课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其最大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这一课程的根本方法,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实践问题,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同时,情景互动更应使学生的思想理想落实在行动上,使学生从情景教学中的被动的从属地位实现情感体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政治课教学中笔者近几年坚持采用“时事述评”,一方面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鲜活性;另一方面从情景教学来讲可以达到课堂内外的统一,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述评中捕捉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及时设置从学生时事述评中发现的情景,实现由学生到老师的互动。这方面笔者十分注意。比如,学习我国的国家职能内容时,学生的述评中涉及胡锦涛出访欧洲国家。学生述评完,笔者总结了学生的述评,表扬了这位学生后,开始设问,胡锦涛出访是什么身份?他作为国家元首是单独行使职权吗?国家元首有哪些权利?它和我国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关系如何?这样的情景设置既将课外学生搜集的时事与课堂述评相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到老师的互动,还产生了新的情景设置,真可谓一石三鸟。

  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还可以通过课外其他多样的形式实现。笔者所在学校每届学生中都成立业余党校,业余党校的学员是在政治教师的推荐下产生,这给政治课实现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笔者是业余党校的辅导员就组织业余党校学员编排了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在学校艺术节开幕式上,笔者站在学员前面和学员一起表演,当音乐响起,舞台上四十多颗心灵极大震撼,好多学员流着热泪进行表演……观众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此情此景比任何形式的课堂情景教学都胜过数倍,台上台下,教师学生的心灵相通,情景交融,这是我们在政治课情景教学中应该继续探索的。

  四。高效课堂中情景教学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主体的多维性。

  情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景和互动的学习情景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诸因素的互动中使学生主观参与,主动发展。所以互动的主体应该是多重的,主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教材)之间的互动,师师之间的互动等。

  目前,情景教学大多局限于师生之间,特别是教师预设情景,学生被动的笼罩在教师预设好的情景之中往往是单向的,只是从师到生,而从生到师的互动较少见。

  生生互动是情景互动中较难把握的,当前,高效课堂中大多采取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交流,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基本方法。就是生生互动的好形式,一位学生上讲台发言述评完后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上台发表不同的见解。除此之外,情景教学中可采用课堂即兴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小论文写作等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包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的提升,行为的变化等。这样又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有机统一。

  五。政治高效课堂情景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一切创新机遇的把握都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在笔者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困惑和思考,提出以下问题共同探讨:

  1.高效课堂的硬件建设需要提升。对教室布局的要求,是我们目前这样大班额很难达到的。60名学生在狭小的空间里,在布局上要形成学习探究小组值得我们探索。还有教室的黑板设置问题。

  2.目前,部分教师和家长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在思想上存在疑虑和误区。高效课堂的推进从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推进上有阻力。着需要我们灵活应用高效课堂的理念,真正使课堂达到高效。而不是只是形式上的转变。

  3.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评价,进一步调动教师探索高效课堂情景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4.提高应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水平,提升教师在情景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应该防止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使用的泛化和庸俗化。

  总之,通过对情景教学的多方位,多角度,多维性的分析,使我们明确了情景教学从有形到无形,从时间上贯穿始终,从空间上课堂内外的结合,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实现将情景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渗透、深化、拓展,这将为我们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带来鲜活的生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下一篇:高效课堂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