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数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云: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每堂课的导入也应如此,其中利用数据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5=4”,问学生这个等式能否成立?接着又把这个等式补充成“5公斤大米=4双袜子”,再问学生这个等式能否成立?学生很容易就答出前者不能成立而后者可以成立。我继问:“5公斤大米和4双袜子为什么能相等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地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

又如我在讲“纸币与通货膨胀”时,先给学生讲了教材第27页的材料:“1937年时100元法币可以买2头牛,到1948年8月时只能买到3粒大米,到1949年5月时就只能买到0.000000245粒大米了。”数字的强烈反差,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要弄个清楚的兴趣。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讲纸币与通货膨胀。”

二、把数据形象化,丰富教学内容

高一《思想政治》涉及不少数字。数字本身比较枯燥,但如果把教材中枯燥的数据形象化,则可能使教学变得生动。

    

如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框内容中有一个说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材料:“从16世纪到19世纪,仅西班牙就从中南美洲掠走了大约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如其中的250万公斤黄金比较抽象,如果对它进行形象化处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叫学生把“250万公斤”换算成“吨”——2500吨,再叫学生计算这些黄金如果用载重10吨的卡车装载,需要多少辆?250辆!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很难理解的“250万公斤黄金”就变成了易于接受的“250卡车黄金”,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充分认识了殖民掠夺的罪恶,从而加深了对资原始积累的特征和本质的认识。

三、数据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经济常识的有关内容除了要作质的规定外,还要进行量的分析。这就有必要通过数据运算来巩固,深化学生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如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框内容中,教材分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后用了一个“7.5小时”来说明这个概念。我觉得如果通过具体计算来得出这个“7.5小时”,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假定社会上有A、B、C、D、E五家织布企业,它们的生产工具、产量及所需时间如下表,求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单位

生产条件(工具)

产量(匹)

时间(小时)

A

机器

25

200

B

手工

5

80

C

手工

2

60

D

机器

15

100

E

手工

3

60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是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及其最主要的是指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有个清楚的认识,否则是得不出7.5小时( )这个正确结论的。通过这样的计算,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巩固地掌握知识。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数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充分地运用它们,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政治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下一篇:以变求新 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