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2-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直接与本堂教学息息相关,怎样能顺利地将教师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能够接受的信息成果?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都无时不刻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本中的抽象文字知识转化成图文并茂、声音、图像的视视频等多种信息,把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信息中解放出来,用更轻松愉快、迅速高效直观的方式来记忆和理解,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 突破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性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就像纸、笔、书本一样,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小学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较差,这些思维能力基本上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课堂40分钟的局限性,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针对多媒体课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方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不但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破学习的难点。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本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其数量关系做成了动态演示图像——先出现一个美丽的公园,在一棵大树上有三只可爱的小鸟,一会又飞来四只。问学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解决?然后随学生回答,演示分别圈上原有的鸟和后飞入的鸟作为两部分,用大括号括上两部分表示求共有几只鸟?随后演示两部分移动到一起,同时出示“合并”一词。这个情节可根据学生感知情况重复演示。这样就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变化中感悟理解了“已知两部分求和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的这种数量关系及算理,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握了实质,诱发了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引发了内驱力,促使知识得到内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再如,教学“分类”这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去商店购物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商店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置,怎样分类放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整理冰箱”的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分类活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分类理由,从而理解分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节课时,我把0.8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蜜蜂,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飞,把0.8变成8、80、800、8000……,再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左飞,把0.8变成0.08、0.008、0.0008……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我再次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飞回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这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是否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看数学是否突出了“过程”。引入多媒体课件,使“过程”比传统数学展现充分。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数学“1~5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借助书上的插画或挂图来讲解,但它是静止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采用多媒体的课堂里,我将教学情境图“野生动物园”图制成多媒体动画课件:“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飘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玩,1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方向走来;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并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学生很快地说出人和物各对应的数,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为它可以超越时空,大容量地储存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示画面,学生欢迎,教师乐用,在数学教学中,能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充满情趣,做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从而增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刘莲 中南大学出版社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优化”教学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因你而精彩-合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下一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