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的探讨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6-03-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短跑是体能类速度力量项目,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有大量氧债。为搞好初中

  短跑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技术,掌握练习特点,合理安排负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意放松和整理活动与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短跑  教学效果  初中生

  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短跑在中学体育教学却是一个难点,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人所教的实验中学2003级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将初中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的教学实验。

  (2)统计学方法,通过1个学期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测的50米成绩的数据进行差异性的检验。

  短跑教学采用的方法

  2.1让学生明确短跑练习的意义

  人的一切得为都是有目的的,受动机的支配。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实验前,通过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共同探讨生路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对其作用,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短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2.2让学生了解短跑练习的特点

  短跑练习以无氧债代谢为主,氧债可达总需的90%以上,同时重复练习法是生路的主要手段,当进行下一次练习时,血压摄氧量不可能恢复到安静状态。ATP、CP等也不可能得到及时恢复。在此情况下进行重复训练,易出现头晕、脚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重力休克”特别是有些学生身体、心理忍耐力不够。当感到困难、辛苦时就难战胜自我。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间歇过程中和练习后应采用合理的放松方法来减轻、消除这种不适现象,以提高练习效果。

  2.3教学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2.3.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初中生正生于生长发育的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的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当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而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2.3.2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

  由于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

  (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

  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及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的探讨.doc
文件类型: .doc 1b4e4d29ff9869172082f5924cf6340d.doc (34.5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高农村初中女生体育课质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体育教学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应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