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以致学生心存顾虑,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民主、尊重出发,还课堂给学生,还问题给学生,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想敢问。

  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出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观念,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语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告诉学生有问题比没问题好,提错了比不提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消除学生担心出错的恐惧、焦虑心理。对学生质疑时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对学生质疑时提出的有欠缺的问题应给予点拨,让学生补充完善;对学生质疑时提出的无价值甚至错误的问题也不要轻易否定,要问一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还有别的问题吗?”通过这样不加评价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体面”地转入下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学习程度的层次性,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情境,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以提,能够提有价值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二、提供质疑机会——使学生能问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还要有质疑的机会。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机会,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

  1.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质疑。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先请两名学生同时从教室两端相向而行,到中途相遇,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有什么问题想问。然后趁机引导:看着两位同学走,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提出了一个个问题:他们俩走了多少分钟?每分钟分别走多少米?两人共走多少米?教室两端相距多少米?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出例题,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数学意识。

  2.故设遗漏,让学生质疑。教学中教师可故意遗漏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发现遗漏的问题,引起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性质时故意遗漏“0除外”,让学生在读书时发现,使学生产生疑问:书上有“0除外”,黑板上怎么没有呢?能丢掉“0除外”吗?为什么要“0除外”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理解和掌握新知。

  3.巧设矛盾,让学生质疑。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因素,精心设置矛盾,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让学生产生一种“疑惑”的心理境界,促使学生质疑。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认识理解平方分米单位后,让学生拿着1平方分米方格去量教室的面积有多大,产生太麻烦、不好测量的认识。从而引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提出:能不能换个单位量!教师及时启发学生:你们认为能不能换个单位量?接下去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争相提出:换个什么样的单位?可能是什么单位?有多大呢?等等。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旺盛,全身心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除了营造质疑氛围、提供质疑机会外,还必须使学生善于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能反映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比例!和比一样吗?它有哪些部分!比例有什么性质?怎样才能知道呢?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等等。接下去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兴趣盎然地开始探索新知。

  2.抓住字词质疑。数学概念、性质、结论中的关键字词恰好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质疑,追根问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启发学生抓住“同时”、“相同”质疑:为什么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不同时、不相同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新知。

  3.抓住联系质疑。教学中要抓住教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启发学生:比与分数、除法联系紧密,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你们有什么想问吗!学生顿时提出:比有基本性质吗?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总之,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之我见    下一篇:强化操作 提升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