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法探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活动式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

  活动式教学大多是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地去开展学习。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或是事例。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不仅更有兴趣去学习而且生活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以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活动课堂。这样的教学使我们教师更灵活、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设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买东西的场景开展教学。教学前,我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简单的了解。这样,我们在设置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减少活动前介绍的时间。活动内容是把学生分为小组,大家进行在超市买菜的活动(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模拟蔬菜和模拟的钱)。这样的活动先让学生在组内进行通过购买蔬菜的活动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克与千克”的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然后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犯的错误。最后在学生掌握较为熟练后,在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教师出题,学生抢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克与千克的不同,并且掌握了运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教师的精心设置,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知数学、锻炼思维,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活动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三、在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四、总结

  总之,活动式教学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活动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水平,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应用数学、爱上数学。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我们应本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来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活动式教学法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更是具有前瞻性和促进性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努力研究、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管理办法浅谈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课前导读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