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教二十多年了,每次家访都听到家长说:我的小孩在小学时数学很好,每次考试都是80分以上的,怎么上了初中就只有六十几分了。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初一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生活中都有一个转折点,特别是教学方法有个较大的转折,这是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反映了中小学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顺利过渡,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呢?

  教学方法的衔接,不是倒退与迁就,而是前进与过渡。主要是顺应学生由小学的学习习惯步向中学的教法过渡。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最佳时间,组织学生自学,讨论,答疑,并在每节课安排至少十分钟的时间板演或独立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里要注意爱护学生在小学时就有的勇于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又要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的集体齐答现象,也不要集中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问题要贴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他。

  要逐步提高问题的思考性,不仅要问学生应该怎么做,还要他们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不仅要学生解出问题,还要暴露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获取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仅要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还要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课堂教学的类型不宜单一,呆板,要有针对性的开设讨论课和答疑课,有计划地多安排一些复习课和练习课。要按思维规律进行教学,讲究实效。应强调推迟结论的出现,提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反馈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习题: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o,求∠boc的度数。

  这是一道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平分及三角形内角和等概念的理解。如果就题讲题,淡白无味,如果在解决了这问题之后,再向深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结构。我进一步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若∠a=n°,你能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boc吗?   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换上了n 度,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它巩固了前面的代数式,也和函数有了联系。当问题解决了,我再紧追一问:当∠a=100°,∠boc=?此时就变成了一条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或者当n 等于多少时,∠boc=130°?这就成了一个方程问题。这就充分利用了前面的问题情境。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发展了知识,通过习题最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把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对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样备好一堂数学课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