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情景的操作程式结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为学生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充分自由的、主动积极的创造劳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具体措施可以体现为:有效对话、有效训练、有效迁移等教学行为活动。

  一、有效对话,情感诱导“自主探究”的课堂追求应该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求解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的平等对话中实现着互学互惠,共生共长。我们充分相信学生与教材有独立对话的能力,在课堂上追求“四有”,即: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有效训练,激情提升“有效训练”旨在通过体验让学生“练而有悟”、“练而有得”、“练而有乐”。练而有悟,即从学生的疑难之处入手,以训练为途径,在释疑的过程中,在结果的凸现中,引导学生自省自悟,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练而有得,即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两个层面上寻找到结合点,在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抓住训练主线,以“重”(主要问题)带“轻”(次要问题),以“轻”促“重”,提高释疑和训练的质量,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练而有乐,即面向全体,关注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灵活化,关注途径的层次性、发展性,并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走向成功,使探究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为教师,无论是知识拓展的形式,还是教法和学法的设计,都要力求有新意,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积累,善于发现,促进其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其敢于探索,追求科学的良好品质,为其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干预成效浅谈    下一篇:关注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