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寓土家文化于美术教学之中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冉红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寓土家文化于美术教学之中,对土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可起到经常的、大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美术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注重生活点滴,丰富创作素材

  利川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也是巴楚文化的融汇合之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奇特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古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土家文化尤为丰厚。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丰富多彩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打交道。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的习惯,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让他们主动深入生活,有目的去留心、体验、记忆、想象,从留心观察中不由自主的上升为体验,从体验、感受中享受愉悦,从愉悦中崩发出创作的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土家文化无论是从特色建筑、节庆习俗、民间工艺、民歌舞蹈,还是民间体育活动都体现了土家文化的精彩绝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土家人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智慧结晶。学生可以从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之美、粗犷之美、曲线之美;从古朴典雅的民歌舞蹈中感受旋律之美;从浑然天成的特色建筑中感受视觉之美;从独具匠心的民间工艺中感受艺术之美、色彩之美;从丰富的节庆习俗中可以感受生活之美、和谐之美。这些绚丽多彩、造型生动、意趣盎然的壮阔画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孩子们处处留意、留心、留神,无疑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加强教学引导,渗透土家文化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土家文化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参与这样从小熟悉的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就完全能调动起来,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让教材和土家文化有机结合。如讲《邮票的设计》时,我们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熟悉的利川名胜古迹设计在自己的邮票中。讲《家乡的房屋》时,出具独具特色的吊脚楼的图片,讲吊脚楼的结构、功能,然后出示吊脚楼的线描写生图片,让学生观察、练习。在教材中渗透土家文化,有利于学生创作中来源生活中的艺术。

  二、让校本教材与土家文化有机结合。作为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适合本校的带有地域特色的技能,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校本教材《美丽的西兰卡普》,教师民西兰卡普实物导入,以西兰卡普的动人传说为铺垫,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民间工艺品散发的芳香泥土味,是土家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朴实的集中体现。

  三、让学生的的创作与土家文化有机结合。如上《快乐的游戏》时,我们就引入“打陀螺”、“板凳龙”游戏,把学生平时熟悉的或自己经常玩的游戏图片、照片展示给他们,学生在趣中创作,作品的主体就容易得到升华。

  打造特色文化,走传承发展之路

  作为美术老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确认:1、陶治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4、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此五项价值始终围绕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的参与、传承、交流、发展与创新。那么,真正要实现这一价值,打造特色文化是重点,传承发展是关键。

  一、加大宣传,营造一个特色文化的校园环境。土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文化,加大宣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度,营造一个学习土家文化的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文化长廊精选学生作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见闻与图文比较。利用校园广播解说土家文化的风土人情。开展“土家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和“特色利川”的图片剪贴活动,把中操改为以土家族摆手舞为基础而创编的“清江舞”,让学生处处感知、参与土家的民族文化。

  二、编制校本教材。民族文化应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形成校本教材,便于进一步的实践、总结、升华,也便于长期的操作、推广,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示范,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    下一篇:珍视本土文化 拓展美术资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