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地位,明确指出该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笔者就如何开展教师的“导”,学生的“动”,做了如下尝试:

  一、选好活动主题

  选题限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正确选题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 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

  (一)选择活动主题的策略:一个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两个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主题之前先有学生。

  (二)筛选活动主题的原则: 一是关注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二是选取“近、小、实”的主题:主题要距离学生现实生活很近,主题切口要小,容易操作,而且要从实际出发,有实践性。来自日常生活的选题,其生命力是最为旺盛的。三是亲历体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自己去发现感兴趣并且有意义的主题。 四是预知结论有价值。考虑主题对学生的价值。哪些是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这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都必须要考虑到,更好地把关。

  (三)、选择活动主题的方法:1 .自主选题。学生根据所学教材的课题、个人兴趣确定探究的主题 , 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开放性问题, 自主选取其一进行探究, 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 , 矫正、细化并最终确定活动的主题。 2 .指导选题。此类选题我给予必要的提示。如:对生活中会发生的一些偶然的事情 , 虽然儿童意识不到 , 但其中常常蕴涵着有待探究的价值。比如曾经有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因吃在外面买的冷饮 , 而引起肚子疼的现象 , 我就在以后比较合适的时机提示学生 , 从而确立研究课题《吃小零食的利与弊的调查》。 3 .推荐选题。此类选题由我直接向学生推荐。有时我认为某个主题非常有意义,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 , 但不能带有强制性。

  二、讲究指导策略

  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制定具体、详尽的指导方案。活动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也是最艰难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时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助指导和支持,才能让学生在资料搜集、整理、合作与交流中进行学习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交给学生活动方法

  1、活动方法: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

  2、学生掌握方法是影响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活动水平的关键要素。

  首先,掌握方法是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其次,学生掌握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与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明确教师指导途径

  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程之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专项式指导,即抓住活动关键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进行集中指导;二是跟随式指导,即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运用活动方法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指导。

  1.专项式指导——上好方法指导课。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等途径来实现,而在小学阶段,联系活动实际的方法指导课是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

  2.跟随式——伴随学生实践活动进程。教师需要确立全程关注、长期指导的意识,并把握好指导的起点、时机、方式。

  (三)、善于捕捉学生灵感。老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三、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 ,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一)、创设问题情景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应树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即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因此, 要创设问题情景, 鼓励学生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 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这种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是十分宝贵的。

  1 .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而实践性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 让学生动手动脑 , 亲身经历。而学生往往就在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 是研究和创新的前奏曲。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现象 , 获得丰富的科学事实、数据和经验,由此提出问题。

  3.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书本是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东西。阅读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还可拓宽课外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

  (二)、亲历过程是科学探究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价值就在活动中,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一种良好的探究品质来支持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动”出来的,要防止浅尝辄止,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尝试中培养探究的品质。一般来说,每次实践活动,都应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再到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订活动方案、收集处理信息(文献资料或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交流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养成周密思考、周密安排、按计划进行的探究作风,培养善始善终、坚韧不拔的探究毅力。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让学生处于实践探究的状态,始终扮演探究者的角色,亲历探究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尊重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与现象,正视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失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严谨探究态度。也只有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真正有所知,有所悟,才能真正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

  (三)、多元评价是科学探究的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 ,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 , 鼓励学生每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 , 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通过评价 , 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 , 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 , 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活动中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等形式。

  为了满足多元评价,在探究活动时首先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 , 让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 , 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践体会。还可以以举行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以班级为单位 , 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 、成果及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展示的形式可丰富多彩 , 如 : 小品表演, 作品展评, 照片, 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物、模型等等。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还可以运用版面展示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分主题将探究活动的主题内容、主要成果, 制成版面, 配以图片、文字等进行全面展示。

  多元化的评价 , 才能使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从而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增添了更大的动力。

  总之,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育资源,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就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说教师威信    下一篇:“问”的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