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6-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金铺中学 卫鹏展

  现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中学,数学后进生的状况、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状况令人担忧。根据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学习习惯直接决定这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者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是一个漫长的持续性工作。

  七年级学生由于从小学进入中学,无论在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知识跨越衔接上的困难。因此,要学好初中数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必须要求学生养成适应这些转变的良好学习习惯。现结合笔者日常实践,谈谈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养成做好数学笔记的习惯,为学习数学准备一根渡过难关的拐杖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把不易理解的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技巧、特殊实例等记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益。但是,做好数学笔记不是教学实录、不是习题集,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例 如:概念和公式应记住发生的背景、实例及关键的推理部分。记笔记时要有写有空,有利于课后针对性复习补充。习题笔记应注重关键点的评注,做到学以致用。

  我认为数学笔记除上述以外,更应关注:记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记录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法,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记录学习中得失的案例,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坚持做数学笔记的学生,学习效益有很大提高。特别是缓解了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知识过度难关、解题方法与书写格式的难关。

  二、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增强计算技能的有效前提

  现在的学生计算技能缺失,考试中因计算出错导致重大失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跳读题、不检验、粗心造成的。因此,对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做到:“会、对、全。”

  计算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训练养成的。例如:养成认真看清题目中数字与运算符号的习惯、养成书写工整条理清晰的习惯、养成回头检验和验算结果的习惯、养成注意计算细节的习惯等。只要我们经常耐心的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了,他们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定能提高计算技能。

  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拉近两极分化差距的催化剂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来说,不在是盲目的学习。布鲁姆认为:“有效地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如果课前预习知道了学习目标,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疑难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找到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学习,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会集中精力去听;可以提高学生笔记的实用性,对新课内容比较了解的学生,做笔记更有针对性,记关键点、疑难点、规律和方法,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将来深造或走向社会的学习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数学应试时的一项必备技能

  现今学生由于惰性强,学习习惯差,书写都比较凌乱。数学解答题不仅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言必有据,对卷面的书写要求也已提到积分的高度,充分说明数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做专向训练指导、严格要求、规范板书,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完成解答题的书写习惯,才能逐步完成七年级学生从小学“计算型”数学到“说理型”数学的转化过程。为初中后期学习几何知识,使用符号语言完成证明题奠定基础。

  在漫长的教学工作中,每个人都存在着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它是个人重要的财富积累。及时的将它们记录成文,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教学才能。笔者将已有的点滴积累记录下来,使之对未来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并将成功的实践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不断改进。由“经验型”教者向“科研型”教者转化,为新课改教研工作添砖加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下一篇: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培养主动学习心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