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8-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教学案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不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合理运用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案例中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感动,心灵上有所震动,进而让学生产生思考,并进行自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式 启发性 实践性 因势利导教师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洗礼,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给中学思想品德课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巨大变化。但案例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深刻,认为它只是采用简单举例并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而案例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探究式”学习,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有效教学,我们来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编写、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一)定义、特点概述。

  1.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设计一个或几个知识隐藏“研究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讨论、分析、表达、感悟等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实施课时教学时配置案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案例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在案例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学生,需要“对症下药”地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由此提高学生在探究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案例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认知情况等需要,灵活选择具有意义的案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案例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依据教材不同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学生个性设计教学案例,运用所有的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在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境界。学生除了知识的获得,还有情感上的升华。

  (二)教学案例的作用。

  首先,创设活动主题,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体会案例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袁隆平院士突破遗传理论的禁区,大胆创新和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到阅览室、报刊、影视、网络上收集寻找袁隆平院士成功“杂交水稻”的先进事迹,然后把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整合、加工、分析,交流与表达,最后归纳:①“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表明了科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表明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③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案例是身边生活的事,它能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受益面层大、收获多,学生鲜活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连差生都有事做,从而达到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透过真实事例激发、促进整体发展。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联系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典型情节,应多研究学生的特点、知识状况,多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调动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再次,因势利导多样化,注重能力训练。教学案例尽量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冲动的状态,以案例内容为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教学案例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典型事例。其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以上几点,还有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换位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二、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编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时必须从下以方面注意:

  1. 案例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2. 案例要符合实际,要简明扼要,以达到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的讨论。

  3. 案例要“新”,要关注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案例要具有生活化、针对性、开放性、启发性、实践性。

  三、案例反思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感情认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给所有学生都有创造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真诚互动、和谐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学案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之有效方式。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不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合理运用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案例中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感动,心灵上有所震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构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握高效课堂特点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    下一篇:如何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