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运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美术绘画教学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8-10-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而如何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地驰骋,体验美术之“美”,这无疑需要教者帮助学生建构艺术与生活的桥梁,注意引导学生调动现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美术作品丰富的内涵,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自在而快乐地探索创造。
  古人则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与激发学习兴趣都很重要。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的“情弦”。学生动了情,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学效果自然可知。在点彩画这一课,教师提到了梵高这个大画家,在讲述“后印象派”之前,笔者首先让学生看梵高的《自画像》,看那双因饱受疾病折磨而显得十分压抑但目光坚定的眼睛,进而讲述梵高狂热追求绘画艺术但异常坎坷的悲苦人生。但学生会注意到,画作《阿尔的吊桥》《向日葵》,梵高采用的是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所以,学生沉浸在如此悲壮美的氛围中,感受更多的可能是梵高那为了自己的热爱而不屈抗争的勇气和激情。而徐悲鸿的《八骏图》,虽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即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马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无疑也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以疑激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两句话不仅告诉我们学生要大胆地质疑问难,也提醒教者巧妙的设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瞧,“你相信雾会是紫色的吗?”笔者的一句话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同学们笑着说我,“老师,这都不懂,雾是白色的,你忽悠我们呐”,我则适时地投影出透纳(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的画像,说:“他的静物画将弥漫在伦敦城上空的大雾画成了紫色,为什么呢?”下面就有学生起哄了,“色盲吧”。我说: “难怪大家都不相信,他的作品一面世,也是引起了许多人的非议,因为他们也是认为,雾就应该是白色的,可是人们看过画家的作品后呀,再去仔细地观察那飘忽不定的雾气,这才发现,原来,雾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所呈现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同学们以后也可认真观察一下来自我判断。”这段话无疑激起了学生欣赏作品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透纳的作品教会了学生用新的眼光去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评价教学    下一篇: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