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科学课应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科学》是以学生常见的周围事物和现象为主要认识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其基本理念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而课外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真正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成其科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前要做好布置工作,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活动。

  一、从观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科学、观察周围事物现象的动力,因而观察前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这样能提高其观察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即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践。其三要培养对事物进行长期观察的兴趣,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事物发展的全部,以及各阶段的变化特征,如“植物的一生”一单元中,首先是让学生去播种凤仙花的种子,然后观察其出芽的特点,再观察其长高时叶片、根、茎的特点,再观察长大后的凤仙花的整株植物的特征,以及开花、结果时的特点。还有“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也一样,整个观察过程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使这一过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适时的进行指导、评价,学生的兴趣便会持续高涨。通过课外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内容可讲,成了学习的主体,发言热烈,既培养了观察的兴趣和自行获取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果,一举多得,可见科学课外观察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上好科学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从课外采集、制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动手能力是使学生的心、脑、手合一,是智力要素之一,是创造高素质人材的心理基础,学生从中发现并获取知识,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外进行收集、采集制作这一实践活动,通过评奖、展出等手段保证活动的开展。如“混合”这一单元,引导学生课外制作筛子等分离混合物的装置。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等。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各种物体的能力、分类归类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观察其特征、构造,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将学生作品留于后人研究观察之用。
  三、将课堂实践活动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研究事物。课堂实验有其时间器材的限制性,学生不能尽性尽力去研究、思索,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地、有步骤地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研究活动以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它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开展实验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如教学“混合”单元时,让学生回到家中做油和水混合的实验,或者做自制一杯饮料的活动。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巩固了所学知识,使他们知道了不仅在实验室里能做实验搞研究,家中的物品也同样能做实验。为了保证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必须作好课外实践的辅导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场所,如让学生将成功的实验带到学校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给学生以成功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课外做成功的实验比他在学校实验课上做成的实验更高兴,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从参观、调查、考察、游览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自然、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参观访问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经常有要求学生参观工厂医院、气象站等内容,如在教学《纸》这个单元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参观访问活动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家乡造纸厂的地点,工厂的规模等情况及其带学生去参观的教育价值所在,并向学生提出参观具体的要求。活动结束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调查、游览等课外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是课堂上、课本上所无法得到的,并且还能让学生对周围事物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校外学农教育基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小学生好动,喜欢到野外去。在学校的学农基地上,开展种植等活动,如进行树苗的发芽试验活动;进行鸡、鸭的饲养活动等等。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六、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万宝全书”,而学生的潜力却是无穷的。有时候,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为能否上好科学课的关键。而互联网正好能帮助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科学课大量的有用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所以,科学教师必须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从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如上动物单元时“恐龙”知识的获取;“沉和浮”单元时有关船的知识等。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很多而且有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学生知识迁移和巩固创造了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更需要他们的亲身实践。实践证明,科学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开启小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它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懂得了如何去自行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想情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科学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立足改革,致力于创新。从过去较封闭型的教学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有用之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课开展科技活动的设计策略    下一篇:如何设计科学课的探究活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