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谈人文在美术教育中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青田县温溪镇第二小学  毛家法

  【摘要】教育本来就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这个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包括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要关注“人”的教育,人性化体现在课堂教学全程,体现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人”的教育、人性化、生活化
  教育本来就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这个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包括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要关注“人”的教育,人性化体现在课堂教学全程,体现在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人”的教育的回归是教育的进步,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进步。
  一、 “人”的教育
  何谓人文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人”的教育。文艺复新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教育本来就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这个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人文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可以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从广泛性上谈人的发展,它与片面发展相对,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片面发展是指人的单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而其他方面的才能则没有机会得到发展,或者一种才能的发展抑制了其他才能的发展。
  自由发展是从自主性上谈人的发展,它指的是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
  充分发展则是从程度上谈人的发展,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发展有程度问题,人总是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自己的才能。马克思多次提到“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充分发展是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才能的充分发展是许多方面相互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一方面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美术教育应是强调“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
  二、美术教育人性化
  根据以上对“人”化教育的认识,美术教育人性化,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人性化应该贯穿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人性化。
  一、美术教学要求的设置、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第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让其主动发展;第二、不仅要注重智力和技能教育,还要重视生理、道德、情感、生活、社交、审美等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审美的教育,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正是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个体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第三、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还要因不同阶段而施教,因个性差异而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的内在生命发展不受压抑和阻碍,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第四、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合作与和谐相处的教育,从而为使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生态人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要把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
  二、美术教学评价。
  人性化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评价误区一: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这是非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影响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误区二: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也不是人性化的评价,抑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影响了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迷惑厌学情绪。此外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手段机械等等。
  基于上述,构建人性化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
  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实际,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评价。注重成功性评价。
  2、“全程”评价。所谓“全程”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美术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评价1)、积极性“全程”评价;2)、创新性“全程”评价;3)、结果性“全程”评价。
  3、评价多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作品展评,也是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体验到了成功,欣赏到了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发展……
  4、课内外活动的“全面”评价。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方面,是十分很重要的。
  5、展览、比赛等是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更好地健全教学评价的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发挥人性化的评价促进“人”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美术教育生活化
  美术教育生活化,是美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方面。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就要关注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生活为基点,创造适合学生的生活氛围,以美术为表现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生活化美术教育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提倡向学生生活回归,使得学生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支点,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更有助于学生自我表达,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及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创作兴趣,体验美感;生活化美术教育更有助于表达自我,体验满足与成就。
  在教学《小树林》时,课前我先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小树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入了大自然,走进了小树林。当我在课堂上询问:“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小树林?”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惊喜地发现小树林就在自己身边。“我在山坡上找到了小树林,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我在公园里找到了小树林”“我在校园里找到了小树林,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绿了,变得有精神了,有的还随着春风轻舞飞扬呢?”……在蓝天下,嗅着花香,欣赏绿叶,赞美小树林,什么样的小树林描绘不出来呢?
  实际课堂教学中,这种体验是很少直接有的,情景教学法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个虚拟生活让我们拉近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
  在小学美术课中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艺术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使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让生活进入美术课堂,生活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美丽、灿烂;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成生活的一个部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结束语:
  人性化,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在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下,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造就人发展人的课堂,人性化的美术课堂将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人性化教育》 伟才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
  心副主任研究员  阮照稳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美术作业的批改名    下一篇:小学美术欣赏课三步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