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谈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陈仓区教研室  赵锦荣教师日常所从事的教学活动,首要的任务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三个读懂”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方法,教师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同时,更读懂了自己,提升了自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师如何解读教材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解读教材,从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开始准确把握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学的切入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而成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应理清教材编排思路,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尽可能的读透教材中所蕴涵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内涵。

  教师读懂教材,读什么呢?

  就要在每节课之前做到“七读”,一读教材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每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教材为何要这样设计?二读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什么?课标中是如何说的?教学用书中有何建议?三读主题图有何深刻含义?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体现和应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四读教材的旁注与空白,旁注中有什么解读,这个空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想的?五读教材中安排的每道题学生会如何解答?可能有哪些方法与问题?我准备如何处理?每一句话,我该如何说?我这样的做法,可能达到什么目标?六读本节课我准备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的设计如何结合与安排?这节课我将设计怎样的情境,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七读在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还有哪些疑惑?我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寻求答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既力求体现“过程目标”,也体现“结果目标”,使两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同时关注“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把两者体现到教学中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不注意研读教材,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观点去看现在的新教材,凭自己过去对本节课的做法去理解与设计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新课程观不相符的。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与创造者,因而对现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读懂教材,怎样读呢?

  教师在读教材时,(一)要用整体的观点解读教材。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均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呈现知识内容,教材往往把一些本来很有价值的知识分拆得既细又碎,一点点的“喂”给学生,并强化训练,让“学生稳步前进,”教材这样安排,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但同时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度”提出了要求,同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几次几个年级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整体去把握。这也就为教师解读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知识点在这里出现,教学时应做到何种程度,教师要心中有数,切不可任意的拔高或降低教材的要求(例略)。

  (二)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

  (三)要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

  (四)要抓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问题解读教材。

  教师读懂教材,如何读呢?

  读懂教材,应分为以下五步来解读教材:(1)初读,在初读中感悟,通过初读教材,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点,明白主题图所蕴涵的知识内容;(2)细读——品味教材,同课头之间教师细读,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细细品味,通过同伴互助式的细读教材,达成对教材理解上的共识;(3)精读——提升教材,教师在初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点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要做到精读,反复读,以利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突破难点;(4)复读——延伸教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复读教材,进一步的拓展知识,使学生学一致用,以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

  教师研读教材的核心,就是要揭示素材所蕴涵的数学实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研读教材,实质上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编这个内容?为什么要选这个素材?这个素材好在哪里?教师可以通过新旧教材、不同教材的对比,思考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可变的往往是形式,不变的就是实质)。教师研读教材,就是把握教材的结构,把握数学的本质。教师只有认真的研读教材,才能达到充分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也才能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