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之抽象知识形象化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化学这一学科,自17世纪诞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学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就会给后续的学习造成障碍。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下面,我将以几个高中化学问题为例,介绍一下我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实验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实践体验

  英国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段著名的格言:“我听过的就忘记了,我看过的就记住了,我亲自动手做过的就理解了。” 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能力才会加强。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学生对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些含糊。因此,我让同学们做实验:向蔗糖晶体中逐滴加入浓硫酸(注意操作安全),观察实验现象。很快,学生就能反馈出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如海绵状的炭,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我接着问:蔗糖中含有哪些元素?实验结束时这些元素都去了哪里?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了。再例如,铜与硫酸的反应时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个前提条件——浓硫酸,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氧化性记忆含糊。这时让学生做一组对比实验:铜分别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对浓硫酸的氧化性印象就会加深。

  化学实验使抽象的化学内容形象化的物质基础。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它有助于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建立和巩固,有助于动手、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善用多媒体技术为抽象问题提供感性认识

  实验实践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真实的体验,但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际困难无法解决,如演示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实验的化学反应时间过长,实验产生的化学现象转瞬即逝,实验气体毒性较大,化学工业生产流程无法演示,等等,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就可以把这些困难轻松化解。

  例如,铁的吸氧腐蚀和吸氢腐蚀实验,由于其反应时间太长,在课堂上学生根本不能观察到该实验的全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把该实验的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二根铁钉分别放在盛有水和酸性溶液的烧杯中,铁钉上罩有小试管,并打出字幕“多长时间后”,通过电脑模拟两者在腐蚀过程中不同的现象(水面的变化、有无气体产生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容易了解和发现化学现象的本质。又如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反应只有一瞬间,学生根本看不清实验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把实验演示一遍,然后利用多媒体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并反复播放,同时运用帧数控制把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定格,再利用慢镜头让学生清楚地观看整个实验过程。再如,实验室制H2S、溴苯等实验,由于毒性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危害,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消除实验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生产流程,可以利用多媒体真实再现工业生产的过程,让学生对工业的生产实验产生最全面和最直观的认识。

  二、巧用比喻将让抽象问题更易理解

  在复习电化学中的电解池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很含糊。 遇到电解池一类的示意图,学生很快可以判断出它们的阴阳极,但判断电解池中阳离子放电顺序就有些同学不准确了。这时,我给他们打了个比方: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很大方,乙凡事斤斤计较,现在他们都被别人拿走了10元钱,请问谁最想把钱拿回来?回答快且准。我接着问:Na和Cu的金属性谁强?回答后就知道Na+和Cu+哪种离子容易得电子,就知道越易失去电子的离子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反之,对应的离子越不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弱,在电解池中越难放电。同样的方法用到盐类水解,当两种溶液都呈酸性或碱性时,判断两者PH大小。

  以上是我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变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直观图形、课堂上的实物或模型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等方法,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实现高三化学实验部分的高效复习    下一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