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有哪些作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我发现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例如,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填未知加数时。我考虑到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用括号代替不知道的加数的代数知识,是高年级求未知数x和解方程的初步铺垫,以适应高年级的代数知识的学习。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原则,通过让学生先看直观图来理解题意,再看图填算式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先设置用形象直观的实物,然后出示填空题。

  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物的直觉形象思维只停留在表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意思就是说人认识客观真理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虽然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只是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才能使认知深化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所谓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与推理、判断等过程,从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则、定律、性质和本质特征。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与直接感性的经验相联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目标:是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会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首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着手,通过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即与它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应培养学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因此在学习时先操作计算机: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和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的小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如图)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帮助键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

  旋转 旋转

  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了解了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联系的,只要找到了这种联系就可以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新旧联系求得所要求图形的面积,无论三角形面积计算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都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能形象地用动画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发挥,由此知识掌握很扎实,同时又学会了把问题转化为知识,也学会探究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分析、推导等思维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