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记承天寺夜游》集体备课发言稿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3-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富表现力,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塑造性格来说,是学习的典范。

  本文又是中考16篇重点篇目之一,所以学习本文,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要夯实基础,把握重点、难点,抓住关键,启发学生,使其真正读懂、读透、把握答题点。因此我把掌握重点实词,品味文章的月色之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 说学生:

  学生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古文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并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的学习活动中来,但对文本的解读还无法指向文本的“妙处”,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因此,我把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理解“闲人”二字作为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在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运用朗读法,创设情景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 说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用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1、字词交给学生,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2、语句共同赏析,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先由学生自评自解,老师侧面帮扶,积极引导;3、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对初二学生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五、 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文的自身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

  赏析文中的月色之美,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创设情景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胸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态度,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依据新课程理念,根据我校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我安排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讲起着诱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或圆或缺的明月为背景,以《水调歌头》这首词为源头,再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或圆或缺的明月,曾锁住了亡国的哀伤,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传递着友人的牵挂,更牵动着无数人的情肠,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同苏轼一起乘着月色夜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激发学习情趣,预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及时显示课题《记承天寺夜游》,揭示本节课的内容。

  然后回忆作者,用“回忆”,是因为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对他的生平可以了如指掌,在原有基础上,教师适当介绍名、字、号的由来,进一步激发兴趣。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实现第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朗朗书生,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初步朗读、理解朗读、用心朗读、示范朗读等方式指导朗读。其中,初步朗读是为了排除生字和断句的障碍;接着是背景简介,我之所以把背景放在这里介绍,是想要学生在了解作者遭遇后,换位思考,拿人心比自心去理解朗读,读熟之后在用心朗读,发自内心的感情表达,最后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生情并茂中去接受心灵的洗礼,为理解文本奠定感情基调。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

  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要建立在读懂字面意思基础上,所以在理解课文之前先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6 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课文。

  7.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字、词、句提出来,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口头复述课文。

  8.概括文意:我这样概括文意:苏轼__,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__的月光下夜游,他觉得__。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下一篇: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