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23-07-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一个人的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疏导、矫正,决定着其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的关键,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更需要广大教育者去认真矫正。因此,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潜在诱因,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学生存在着以下的不良行为习惯:1、撒漫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2、攻击型行为的心理表现为:往往表现为自我的约束差、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报复心理强,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对公物蓄意破坏,甚至开始模仿、涉足黑社会的行为等,对其应该坚决打击。3、利欲型行为表现为贪图享受,不愿意自食其力,专找歪门邪道。有这种行为习惯的初中生表现为考试作弊,早恋,涉足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生思想尚未成熟,涉足社会经验不足模仿性强。在学生中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力深远,成为学校班级教育和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单纯停留在批评、责骂等教育方式上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追根溯源,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治标治本。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梳理我感觉把弟子规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效果。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如何学习、借鉴、吸收、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是我们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首先我以《弟子规》作为学生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德行教育在班级中扎根。

  针对学生们在小学时所学《弟子规》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情况,我将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结合学生们在初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深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及《弟子规》的理解,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种子;另外,我们还通过班会制定了弟子规力行表,将每天的德行以分数的形式公布,评价有始有终,取得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德行、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加之在后期学习中师生一起力行弟子礼仪,使学生的文明礼仪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良好的班风在《弟子规》的唤起下,在师生的知行合一中,就会不知不觉形成。

  其次明晰是非标准,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为班级树立正气。

  孩子们如果都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老师在与不在,都有一个“是非观念”在主持公道。平时,我从一言一行中渗透弟子礼仪,从“衣贵洁,不贵华”到“如何待人接物”;从“整理个人卫生”到“捡起身边的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从“自爱、自重”到“宽容他人、不嘲笑犯错误的学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树正确导向,立正气班风。

  最后通过一年的弟子规力行表的运用大多数学生发生的质的变化,原来的很多不礼貌行为发生了改变,同学间很少因为一点小事产生矛盾了,见到老师及客人主动打招呼了,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也有了大的改变,比如刘芷涵同学的家长在开家长会时非常感激的对我说自从班级学习弟子规之后孩子懂事多了,父母有病是能够主动给父母拿水拿药了,家长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了;还有我班周家宝同学体重达到了近200斤,原来自己的很多事都懒着去做,但是现在无论是在楼道里还是校园的其他地方发现垃圾都能及时捡起来,家长反映在家孩子的变化也是很大的,还有丁宇曦同学发现班级地上因为下过雨很脏,下课时间自己主动拿起拖把开始收拾屋子,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对于孩子内心的变化却是大事。在班里经常有一些同学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如果老师一味地调查谁对谁错,那样就“剪不断,理还乱”。教师主要放在引导他们从内心感恩,“感谢帮助我的人,是他们帮我们渡过难关;感谢伤害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强;感谢和我发生矛盾的同学,是他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和同学之间的真诚……”。让学生们学会自省,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说“感谢”。还有类似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

  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进入初中,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大小道理他们都懂得了不少,我认为教育的好方法就是老师“严格要求,宽容大度,及时督促”。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能用最基本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育人为先,立德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德育价值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班级工作应充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    下一篇: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