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新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2005年秋将在全省开始使用,我认为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心中有本,用好教材

以往的教学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单纯地教教材,教材上讲什么,怎样讲就怎样教,教材上没有的,就不教,也不敢教,否则有超纲超教材之嫌,这都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实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途径。通过教材这种途径,不仅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研究对象,先挖掘其基本内涵,力求全面,准确形成知识板块,再从外延上,实现知识上的迁移,弄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网络。即微观上深化、细化,宏观上拓展、延伸,纵向挖掘,横向连接,特别要结合时政热点,有针对性的组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虽说是刚换的新教材,其实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每年都是新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就某热点联系某一教材,原理或观点进行讲解,还要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就一个问题多角度,发散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教好教材,更主要是用好教材。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提到政治课,人们都会感到空洞,而政治教师更是死板面孔说教的代表。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简单划一的教学,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点拨,开启心智,只有这样每一层面学生才会由感而发,触动潜在的创造力。而要真正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开动脑筋,创设和谐宽松的情境,鼓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政治课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以理论促发展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思想迸发智慧的光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课上演讲参与,为开拓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应用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每节课上可由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读教材参与,政治教材事例多,可读性强,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可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也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举例论证参与,除教师举例外,可更多采用由学生举例的形式,即使有时遇到学生举例不恰当,也可由其他学生或教师分析纠正,由学生自己思考并举例论证,比听老师举例更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唤起参与的欲望;课堂讨论参与,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社会热点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课堂教学良性循环。

三、授人以渔,重视学法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们往往都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有自己的绝活。但是,教学效果并没有突飞猛进,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得如何,即使教师教得天花乱坠,但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只能落得空欢喜一场。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更要重视学法研究,教学一体,教学相长。现在的高中生虽然知识信息量大,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但真正会学习的人却不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生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有人曾说,授人以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因此在具体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点金术。关于学法研究,笔者也进行过尝试。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地备教材写备课笔记,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有教案、有学案,二者为一体。在学习过程方面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记笔记、怎样复习、怎样阅读、怎样答题;在学习方法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列知识体系,如何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如何找出重点分析重点,如何总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解题方面一是让学生学会读题,分层次读,有重点地读,带问题读,读设问与读材料相结合,读图表与读文字相结合,二是让学生学会感悟,首先感悟材料反映的现象是什么?其次领悟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再次领悟与此相关的原理有哪些?三是学会思考,学会用材料去辐射原理,学会用原理去辐射材料,学会用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思考题目中的材料。四是学会组织答案,弄清观点的主次,做到事理交融,层次分明地表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总之,教师不仅要教,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要满足于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质的转变。

四、学以致用,寻求应试力与创新力、实践力的最佳结合点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威力,有人说只要存在高考,我们就培养不出创新力与实践力具佳的人才。其实高考应试力与创新力、实践力并非对立,而是相统一的,而要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和升华,不难想象,一个连基本知识都不懂得,连起码的技能都不掌握的人,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吗?因此必须落实好“双基”。但要把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的度,切忌深挖死抠,同时要注重整合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政治学科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在讲述有关内容时,既要重视逻辑的指导,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象的感悟。

2、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必须把课内知识的学习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并解决它,即强化联系时政,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关心时事、关注生活,从课本以外捕捉新信息、新知识,应特别设计与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是否有结合之点,与学生现在的思考、观点是否有撞击之处,通过寻找理论应用实际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一空间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如有关“三农”问题,“关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问题”“诚信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美伊冲突”等。

   

3、坚持和深入以政治课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和确立不同的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应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005年江苏卷35题第2问是这样问的:“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下一个研究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这是江苏卷首次出现研究性课题的题目,这也是应试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必须组织好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研究型课程的质量,在组织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根据政治课的性质与特点选题,既要符合开放性、探究性、一般性特点外,更要突出社会性、现实性、实践性。如有关“市场诚信”问题,“农民增产增收”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中学生消费”问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己有的结论,而应提供信息,启发思想,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和创新。

以上是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一点体会,由于本人阅历和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下一篇:谈“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的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