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缘起
1、教学现状
曾几何时,音乐课是教师和所谓的“学优生”活跃表现的舞台,而更多的学生只是观众,他们在这里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日渐增多,表现在平常课堂中,学生有的昏昏欲睡,将音乐课用作了游乐时间;有的显露不耐烦情绪,交头接耳、开小差、发呆;还有一些学生看着音乐教师油腔滑调、怪声怪气地应和教师的提问、任意插嘴……从而音乐课堂中难以体会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氛围,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听觉敏感性不强,缺乏对音乐的较深层情感体验,音乐学习心理品质不佳。  
2、归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农村学生的音乐素质问题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学习实效,其实不然,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 认识有误。由于多年历史与国情的原因,艺术课程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甚至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课程,大家所重视的只是所谓的“主科”,因此音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条件设备、排课调课、师资培训、评价考核等方面都相对其他课要滞后,学生主观上对艺术课程也就不十分重视,认为是一节修养身心的游乐课,认为对未来没有什么用,似乎可有可无,甚至有变相用功的学生在艺术课上做其他作业,以夺得时间能获取文化课成绩的好名次。由于这些不正确认识的沿袭,导致了学生学习动机上的不积极,在音乐课上无所事事、反应淡漠,很难兴致高涨的去积极思维、充分想象与主动参与对音乐的体验。
▲ 教不得法。这是关键原因。其中包括缺少人文关怀,偏重狭义的知识技能和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欠缺(情绪、感受力、教学心理学、情感等)。枯燥的知识教学令学生厌烦,单调的分析程式令学生乏味,陌生的音乐学生本就漠然,不能引导学生凭借音乐通道来听赏作品,令人望而生畏,还有,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缺少感受力,教学缺乏音乐审美情感性,以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二、具体策略
让学生喜欢音乐,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身心得到愉悦,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让音乐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是新课标所希望达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下述几条途径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有积极的心理,参与各种音乐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㈠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更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带鼓励和表扬入课堂
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对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金钥匙,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求知心扉,因此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体验到教师的呵护,觉得教师不仅是良师益友、参与者,甚至是服务者,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乐于参与,课堂始终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此同时泛滥的、武断的给予是不可取的,对于学生泛滥陈旧的见解,走音跑调的演唱,杂乱无章的演奏你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喜之处予以鼓励。
2、携尊重和理解入课堂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日益强烈。故而我们在教学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难以完成老师的要求时,尽量打消厌烦情绪,确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尚未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能量;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质疑、反驳、各抒己见等行为时,及时对这些创造性发展表示诚恳的支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应根据学生实际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让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与答案,从而达到师生的心理相容。
3、让民主和竞争入课堂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赏析、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一起讨论、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对学生关怀备致,在这样的平等对话与沟通,这样和谐氛围的基础上,再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自主求知、积极思维、勇于实践,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会把老师的关爱、关注,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如欣赏童声合唱曲《美丽的村庄》,分成四个小组,(板书)公示比赛竞争规则,不出示标题,只让他们带着:你想到了哪些?好象看到了哪些景象等问题。闭目聆听乐曲的前奏,我按下录音后,课堂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
一组说“柳叶飘动、小鸟欢鸣、小溪流水声”;
另一组说“一个安静的早晨,老人们在武剑、跳秧歌”;
一组说“孩子们嬉戏后躺在草地上休息”
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老师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一个蒙古小姑娘坐在那里望着蔚蓝的天空,想着些什么”……
哦!这样的积极竞争、发表自己感想的情景,让我开心好久好久:“美妙的音乐带给我们这么丰富多彩的想象,音乐真神奇,但是你们更厉害!”(哦!耶!),接着,我说:“同学们你们想继续聆听这首歌曲吗?想知道究竟歌曲要告诉我们什么吗?”“当然”(求知心切的样子),听着听着,有学生在嘀咕了:“啊呀!我们错了,哪里是安静的,哪里有流水声……”这时候,我没有揭晓答案是否正确,只是说:“仔细的聆听,积极的思考才能回答这个答案……
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自由畅想的机会,彰显个性不排斥求异趋同,保障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的需要,即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实现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途径。
㈡ 多元开放整合  开启学习兴趣之门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者心理的需要,是产生学习动机及积极性的前提。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体现愉悦性、开放性、参与性来展开教学,根据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好胜心这些天性,我们通过对环境、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新鲜的事物、熟悉的生活经验、难忘的经历、游戏等等……这些富有刺激、惊险、有趣的音乐教学资源、方法、活动的开放整合,开启学生学习兴趣之门,培养各种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下列三条途径,改封闭单一为多元开放整合的教学方法,去开启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之门,求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1、创设艺术环境  让学生沉浸其中
环境因素是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年岁的增长,学校环境对其心理影响逐渐增大。因此,应充分为学生创设和谐且有感染力的艺术环境,让学生在沉浸其中中切身感受。
如这个月我校配置了校园音响,让学生在校能时时处处接受音乐的熏陶,增添了一些常用的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室也成为音乐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还通过学校的广播音响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听赏课外的音乐作品,一月一期的音乐黑板报等艺术环境创设,既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更让学生处于一种“耳濡目染,不学而能”的环境之中,有意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2、优化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其所好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不是教学的唯一依靠,因此我们依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体现音乐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第一节音乐课,一⑴班:我的教学内容是:
⑴ 聆听、学唱及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⑵ 节奏教学:2/4 ××│×× ×│×─‖(表示拍手鼓励);
⑶ 赏析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能随故事情节变化表现自己的心情。
激情过后就是低谷了,不会表现音乐节奏、不会转变情绪等问题让我措手不及。课后反思后,第二节上一⑵班的课时:我把上面的第三点改为“学习旧教材的歌曲《找朋友》,会随音乐歌词律动(先前做了些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学生已经会唱了的)。”
结果呢?哦!学生原来是那么地能表演,第一堂课出现冷场只是缺少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不同情绪的了解与表现练习。由于是进入小学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的教学原则是“拉”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要让学习的内容过于繁难,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课学习的轻松与快乐。
3、提倡交流互动  让学生学有所得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为了顺应音乐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时以这理念为先导,提倡课堂交流互动化,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从而让学生在生命性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
如在上第五册欣赏曲《真是乐死人》时,我首先设疑引趣:“这有一首歌曲音乐家没有给它名字,老师觉得很可惜!今天我请同学们给它取一个,行吗?但是你想好了,先把它藏在心里。”让他们聆听整首乐曲(不出示标题),之后我提问:“你喜欢它吗?你的心情有变化吗?变得怎么样了?是什么让你变得这样了?”我层层递进,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孩子们都非常积极,说着自己的心情、理由。我此刻的心情也是同样的开心。于是我趁热打铁:“你们知道这个大哥哥在笑什么呢?他为什么又笑有叹气的呀?”“老师我知道,因为他碰到了困难,后来解决了,就笑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回答的对吗?(同样题目不出现),分乐段赏析(叹气-叹气-大笑的音乐故事情节变化),讨论、交流自己的所闻、所思,让他们随着音乐的变化跟着做“叹气哈哈笑”等动作,最后才解疑:讨论交流给歌曲取名字,这样前后呼应的教学让学生的心一直连锁着整堂课,设身处地感受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㈢ 改进教师行为  促使学生热爱音乐
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促使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1、优化言语  粘住孩子们驿动的心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枯燥乏味的语言不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更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这是基本的公理,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课堂情境的前提,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的美,因此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是粘住所有孩子的心的灵丹妙药,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让音乐课“活”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着美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使其在美的滋润下,陶冶心灵,健全人格。
如学唱歌曲《摇篮曲》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而带有抒情的情感歌唱,我说:“哈哈!今天我要来扮演一个角色,它叫可恶的妈妈。” 学生惊讶了:“啊!可恶的妈妈” 。接着我抱住一个学生做起了“妈妈安慰孩子睡觉的样子”,嘴上还狠狠地唱着《摇篮曲》,同学们都笑了,我假装不知道怎么回事且说:“你们笑什么呀 ?”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这样不把孩子弄哭了才怪呢!”“为什么呀?有什么问题吗?”我质疑。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道:“唱得又响,动作又用力、又大,您说行吗?”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说该怎么做,我请同学们做给我看,于是我播放音乐,
教室里出现好一副动情、逼真、温馨的场面。也许这正式因为教师艺术化的语言感染了学生,让他们产生了去体会音乐美的积极心理。
2、倾情投入 点燃孩子情感的火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如我在上三年级音乐欣赏课《小白菜》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加上老师的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着凄美的音乐,欣赏着小白菜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外面又冷又饿的flash动画,以及教师的进一步情感表现,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聆听乐曲后的心情。他们有的用颜色,有的用表情,还有的听得动情了、看得入
神了不禁的哭了。来自视觉,动觉,听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知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3、把握心理  顺应孩子内在的需求
上好音乐课,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契机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把自己情绪化的心情带入课堂,多多少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更为可悲的是消磨了学生学习的斗志,为此,教师要善于面对和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以外的现象,学会因势利导、察言观色,积极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去进行教学。

      

如学唱歌曲《门前有条小溪流》这一课时,首先请孩子们找一找歌曲由什么乐器伴奏?你能听到几种乐器的演奏声音?孩子们侧耳倾听着,积极得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之后,我说:“咱们的耳朵真厉害!那么让我来看看咱们的嘴巴是不是也同样OK?”(哼唱歌曲)此言既出,学生们的激情一落千丈,可我还是按着备课的程序教学着。课快结束了,我实在不能再承担唱独角戏的角色,于是,我坐下来询问着:“对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感受?”教室里沉静好久,终于有个男同学站起来了:“老师,我们都不喜欢唱这样软绵绵的歌曲。”听到他这句干脆而尖锐的话时,我感到无比的羞愧,原来我带给了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折磨。为了弥补我的过错,在下一次这个班的音乐课上,我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让他们在本册补充歌曲中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歌曲,之后再把被选歌曲与《门前有条小溪流》做一些比较,以此来了解歌曲的不同类型、不同情绪、不同表现
力等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与处理既满足和顺应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促使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热爱,更是为提高课堂音乐教学质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
㈣ 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根据这个心理特征,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各种音乐学习。课堂上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一些必要的音乐游戏和音乐赛事,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积极的理解学习内容;另外,作为音乐教师,课余我们应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元旦、六一文娱汇演、班级歌咏比赛、校艺术节、区艺术节等课外艺术活动,对活动主题、内容进行方向与质量的引导,也积极配合班主任为主题班会的艺术色彩出谋划策,以健康的、高雅的气氛引导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愿望。
1、举行歌唱擂台  开发学生自学潜力
这个学期初,我把教学计划说给了学生听,其中布置给学生一个长期的任务:请学生在平时准备“一月一歌”大擂台活动的比赛内容。解释完这个活动的有关要求(如:自学一首课外的歌曲等),学生们都高兴极了而且还表态说:“老师,这个活动我们很喜欢,肯定会办得很好!”很快一个月到了,学生们都好几次迫不及待的问我:“老师我已经准备OK了,今天我们就举行吧?”本来我还不打算在那节课开展这个活动,但是看着他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终于,活动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态度是那么的认真,行为是那么的勇敢、自信,歌曲自学能力是那么的高深摸测……我简直是惊呆了,最后我给了他们足足一分钟的掌声,虽然只能是唱歌,但他们内容可丰富了,有童谣、粤语歌、英语歌、还有民歌,有一个还表演唱了一段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学生们兴致勃勃,我不亦乐乎,我暗暗自喜:原来音乐课可以这样富有激情,这样生动感人,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好可爱、好聪明!
2、开展音乐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不定时的组织一些音乐游戏,它们可以在音乐课上,也可以在其他的活动课、班队课上,如随音乐律动、随音乐节奏踢毽子跳绳等趣味性体育活动。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热爱与执着之情。
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让他们能不时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的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激发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动机,以促进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三、结语
音乐教学正如教学行家们所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活学生封闭的兴趣,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顺应学生爱动的天性,使音乐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王安国    吴  斌  主编
2、《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2004年
3、《杭州教育信息资料》    杭州教育局主办   
4、《现代心理学》         杭州大学出版社    孙铭钟  主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对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下一篇:低段音乐欣赏课中贯穿多道参与原则的实践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