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音“悦”——小学生快乐音乐教学之浅谈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悦”——小学生快乐音乐教学之浅谈

【内容摘要】

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讲得多,让学生悟得少;机械练习得多,兴趣激发引导得少。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学,让学生重拾对音乐的热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快乐音乐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体验感染,以“悦”带“悦”

二、创设情境,以趣生“悦”

三、想象创新,以创促“悦”

四、开放评价,以赏享“悦”

【关键词】       

小学生      音乐教学       兴趣       “ 悦” 

 

音乐,是先于语言,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远古时期,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或借助歌曲和舞蹈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体现了“乐”(音乐)即是“悦”(快乐)的至理,所以,笔者认为“音‘悦’”是对音乐很好的诠释。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反复练习演唱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孩子感到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讲得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少,学生感到木然;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到位要求的多,情感抒发与体验的少,学生感到紧张;在器乐演奏活动中,机械练习的多,激发引导兴趣的少,学生感到枯燥。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的愉悦,“快乐”又从何而得?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跳、好唱,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我认为在这个时期是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本文所讲的“快乐音乐教学”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以转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为目的,以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手段,开放教材、开放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及创造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只要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以下是我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体验感染,以“悦”带“悦”

音乐是课程中的术课,相对于语数等主要学科而言,学校及学生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一些音乐教师也对音乐课的教学敷衍了事,没有用心进行教学设计,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心和热情投入进去,学生上音乐课自然就兴趣缺失,乏味起来,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与快乐,常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音乐失去乐趣,不喜欢学习音乐。笔者认为老师的感情对孩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视角上去观看世界,才能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想象他们所想象的,体验他们所体验的,快乐他们所快乐的。只有自己认真对待音乐课,率先融入快乐的情绪之中,学生才能被你的快乐所感染也跟着找到自己的乐趣,一起快乐起来。

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我总是以微笑去带动微笑,以快乐去感染快乐,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挂着笑容,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我是小海军》这首歌中,我戴上了一只借来的海军帽,学着“解放军”走路的姿势神气地出现在音乐教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哇,老师真神气,真像一位海军战士。” “我也要做一名小海军,我也要带海军帽。”我故意厥着嘴对学生质疑道:“这可不行,借给老师海军帽的海军叔叔说了要最先学会这首《小海军》歌曲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这只海军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了起来,他们你追我赶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确实,当我引领着孩子们畅游在音乐的殿堂里,欣赏着优美的声音,感受着美妙的旋律,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美好的意境之中,他们常常会因为意外的发现而暗自欣喜,也会因为突然的领悟和收获而欢呼雀跃。

二、 创设情境,以趣生“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很好学习音乐。”

如在教授苏教版第二册《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太空世界:在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星空,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星星,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云彩和星星,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银河,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漂亮曼妙的银河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紧接着同学们又注意到闪亮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大家熟知和未知的星星,慢慢的教室里的星星灯亮了,月亮灯也亮了起来,学生看着四周的星云和星星仿佛置身神秘的太空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之后我带领大家一起领取太空飞船的“入场券”(能完整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然后带着学生去探秘,找找你认识的星星、星座,说说你所知道的神秘太空。整堂音乐课学生充满了对太空和星空的好奇和无穷的乐趣,学生沉醉在被我营造的特定情境中,对星空和外太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直到本单元《星空》教学结束了,仍有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通过天文望远镜和爸爸一起又发现了……”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动机就强烈。创设特定的情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学生参与性非常强烈,师生在此情此景中共同由探索体验、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三、想象创新,以创促“悦”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们常说孩子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孩子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而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孩子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积极性呢?这说明,孩子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快乐的满足。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有一次进行打击乐教学时,我故意告诉孩子:“我们班的乐器被别的班的老师借去了,我们只有想个其它的办法来打节奏了。”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找他们要回来。”“我们再借别的班的。” “我们拍手。”“我们拍腿。”“拍肩。” “用嘴巴打节奏。”“可以拍凳子。”“跺脚。”“响指”……孩子们越说越带劲,越说思维越活跃。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否定他们的任何想法,而是对每个孩子都给予了肯定。讨论后,我请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演奏了乐曲,孩子们表现出了平时打击乐教学中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快乐。孩子正是在充满想象和创新的创造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

四、开放评价,以赏享“悦”

开放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5总第194期  第7-8页  黄晓佳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曹理  何工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曹理 主编

《教学优化与评价》                                              林兆其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音乐课如何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下一篇:高中音乐教师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