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论突击性排练方法在中学校园合唱活动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合唱艺术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留下近千年的足迹。从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合唱音乐诞生起,校园歌咏活动就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学校教育前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最具广泛性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改正在普及,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而,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开展校园合唱活动。但校园开展合唱活动的形式多为班班之间和校校之间的合唱比赛。因此,活动时间紧,任务急,排练仓促便成为中学校园合唱活动的共性。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排练,就成为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几年来,我组织和参与合唱比赛的排练指导,摸索出一些针对该类比赛,既巧妙地减低合唱难度,又具有一定舞台效果的排练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细致
1.指导教师要了解掌握本次活动的基本信息,分析研究,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历年来,校园合唱比赛其主题多为重大节日的庆祝或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因此,指导者首先要明确比赛主题,了解比赛的章程,诸如规定的对像,人数,方法,备选曲目,演唱数量和赛场要求等,对此要有个分析研究,在排练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比赛曲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演唱者的兴趣,水平,情绪和演唱效果。 
我认为,合唱比赛的曲目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演唱曲目,在某种意义上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在选曲时除符合比赛相关规定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校本班合唱队员的合唱水平,能力,男女生搭配比例及队员的音乐素质实情,结合室内室外赛场环境,选择一些既能体现主题,又具一定难度,有艺术性,时代性和新鲜感为一体的作品。有时不能概全,也须具备符合主题,又有难度,又具艺术性,易于表演的曲目。
象2000年萧山第一届中小学艺术节上,我校合唱队自选曲目就选了当时正在走红(流行)的《同一首歌》参赛。此歌学生爱唱,难度适中,领唱,合唱交替,突出女声,较易处理,合唱比赛时得了第一名。
     又如在2004年和2005年萧山中小学“班班有歌声比赛中”,根据我校原始班级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参照比赛要求,我们选了《长城谣》,《保卫黄河》,《我和我的祖国》,《唱脸谱》等曲目,同样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校争得了荣誉。
3.音乐课中开展合唱教学,为合唱活动做好铺垫,这是突击排练能否取得更好效果的前提保证。
目前,有一定规模的中学都有三,四个音乐教师。音乐教师首先要统一认识,提高对合唱教学在普级声乐演唱上的积极作用和思想教育上的深刻意义的认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授课方式是大班化教学,反馈的也是集体的声音效果,所以开展合唱教学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在训练时要定好目标,是培养个别文艺特长生还是全体同学,回答当然是全体学生。因为要面对全体,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中。一个班级的同学,接受能力分上,中,下三个层次,只要上,中,二个层次的同学演唱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了,其余同学就可带动,集体合唱的效果基本就能体现了。
4.面对全体的粗线条的发声训练,为突出排练打好基础。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而呼吸又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源泉。面对这一复杂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就是简单讲清要点,多点时间练习体会,粗线条地训练。
平时上课,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采用学生能听懂并有体会的方法进行练习。如:为什么吸气要深?唱歌不等于讲话,讲话时的吸气用胸腔的肺叶就够了,而唱歌的气息要多得多,所以吸气要深得多,下到丹田处。为什么唱歌时呼气的用力是上下对抗的?这就像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一样,进气时外力是从上往下压,出气时,气是从下往上冲,上下气道距离越长,气越足,力越大。唱歌讲究字正腔圆,为什么腔要圆?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之一,上下软腭距离拉得越开,口腔空间越大,共鸣声就越大。嘴的外形状为什么要圆?好比喇叭口为什么都设成圆型一样,口圆,音自然就圆。
在讲清道理后,我用打哈欠,受惊吓,闻饭菜的香味儿等吸气时的状态来教学生体会吸气。懂得怎样吸气后,我又启发学生学会掌握气息的保持与控制。如双手叉腰,用一口气把桌上的土吹掉,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把蜡烛吹灭。要求吹时间越长越好,这种吹的感觉就是气息保持,也就是以横隔膜支撑来控制气息,等等这些,都采用粗线系式进行。

二、排练方法的快速灵活
1.选择演唱形式
①领唱、对唱、轮唱、齐唱与合唱
  充分利用男女生领唱、对唱、轮唱、齐唱与合唱在音色、音量上的对比,是中学合唱活动中最广泛采用的形式。
  在对合唱队员基本情况分析后,如有较突出的独唱队员时,就尽量安排领唱,把歌曲中难度大的给领唱者,以减轻对集体合唱的压力,这既能发挥个别队员的优势,又能给合唱增添色彩。
  轮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声部从不同节拍或小节,先后进入演唱同一旋律的表演形式。它错落有致,张弛有序,具有此起彼落、交叉连绵的音响效果,穿插于齐唱或合唱中,可使单调的演唱获得生动的运动感。常见的歌曲如《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多样化表演形式。
  合唱是综合艺术,采用恰当的表演形式、既能激发队员的演唱激情,又能加强舞台效果。如常见的朗诵和伴舞。像表演具有少数民族浓郁色彩的歌曲,我们可以用特色乐器打节奏,并伴有少量的动作;表演京歌时,把合唱同京剧中的生、旦、净、丑的表演风格,唱、念、做、打、舞表演形式以及太极拳、武术、书法等融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了合唱的表演效果。但要注意,合唱中所采用的一切表演方式,都必须为歌唱服务,紧扣歌曲主题,力求准确表现其风格和情绪,然手捧花束、高举横幅、晃动身体等形式需谨慎使用。
③卡农模仿手法。
卡农不完全是“轮唱”,它是一种复调性的乐曲,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构成,其中一个声部的旋律被另一个或另几个声部模仿,形成相互交织,迭置的音响效果。
如下例:
2/4|| :11  55  |  11  5 | 11  55  |  11 1 :||
|| :5·6  5·6 | 5 1 5 | 3·4 3·4 | 3 1 1 :||
这首荷兰民歌Dumla,从谱面上看,它只是单声部的形式,而通过四声部相继推迟一小节进入即可变为音响丰富的四部合唱。因此,卡农曲在唱准原旋律的前提下,明确各声部进入时间和结束方法,即可转入新的演唱。一旦模仿开始,单声部变为多声部,利用其和声的配置及节奏安排,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听觉效果。

   

2.处理作品情绪
①力度的对比
音响力度的强弱对比,可使听众对声音产生空间的联想和想象。常用的力度手段有渐变和突变两种。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牧歌》,利用细腻的渐强、渐弱的力度层次,营造出众音袅袅、不绝于耳的空灵意境,充分发挥了人声的巨大感染力。《念故乡》的力度则经过p mp mt f  ff mf  p pp的逐层变化后在ppp中结束,极富层次感。
但在校园比赛中,利用力度的突然变化,更会带来丰富语气、先声夺人的表演效果。如《游击队歌》齐唱以forte 结果后,轮唱突以piano进入,立时营造出一种种神秘而警觉的气氛。
②速度的张弛
一首作品在不同乐段,常采用突慢、突快的速度变化。在相同乐段,进行速度的变化处理,则更会有新颖的演唱效果。诸如《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在排练中,笔者常采用渐慢(快)→渐快(慢)→渐回原速可突慢(快)→突休止→突回原速的方法,使简化后的作品获得一种新颖的运动感。如《保卫黄河》,在放弃三部轮唱情况下,可采用突慢→突休止→突回原速的处理手段,即二部轮唱结束,一段暴风骤雨般的间奏后,齐唱以突慢进入,被刻意拉宽节奏的“风在吼,马在叫”,使人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扑面而来。两遍“黄河在咆哮”后,音乐戛然而止。鸦雀无声的舞台,带给听众的却是荡气回肠的黄河怒吼,无限的想象空间顿时展开。随后合唱直接回原速到结束。
这些简单却彰显个性的处理手段,在演唱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队员与指挥在密切配合,也易给评委留下合唱队“训练有素”的深刻印象。
③调性的变化
转调是旋律与和声进行的重要手法,对乐曲发展具有极大推动力。转调前后强烈的调性色彩对比不仅能煽起歌唱的激情,也可激起听众的热情,势必给演唱效果增光添彩。
3、加工改编歌曲
声部的简化
对普通中学生而言,减少声部是简化歌曲最常用的手法,即将
完整的多声部减为二部或一部,我常把三声部,四声部的歌曲简化成二声部,且尽量避免用三度和声叠置的方法,主要采用复调、间奏式的方法来体现二声部效果,这是减低合唱难度、增强音准把握性的重要手段。
  ②主题的借用
主题借用是指在演唱过程中灵活融合其他歌曲主题片段。如排练《歌唱祖国》时,笔者曾在A段第三次再现前,转调加入哼鸣伴唱的《红旗颂》主题,并穿插以朗诵。这样既加强了歌曲的情绪对比,又赋予了其时代气息,取得了极好的演出效果。
③改写和加写声部
把原谱中较难的非主旋律声部改为既简单易唱又与主旋律有明显对比的伴唱声部,在听觉上会产生音高准确且织体清晰的印象。这种手法也可用于给单旋律加写简单声部。如《歌唱祖国》A段用齐唱,B段前16小节可配以如下伴唱声部:
1·5 3 3 · 0 | 3·1 6  6·0 | 6·6| 2  2·3 | 21 76 |5 —
1 —  1 —   6 —   6  — #4 —#4  —    5 — 5 —
啊…………
1  5   6 6  5  1  2   3  0  2 6 6  5 5  3  2  6  5 0i
1 —   1 —    3 —   3 —  2 —  2 —   5 — 5  0i
啊…………
二声部的加入使作品具有了立体感,层次感和新鲜感。总之,改写可加写的声部须简单易唱,要符合原作的情感表达,绝不能喧宾夺主。
4、调整吐字气息
声音的表现力取决于曲目需要,优秀的合唱团会因歌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声音处理。但普通学校的中学生不懂歌唱技巧,发出的声音“直、白、浅、挤”,很多情况下是“喊”歌而非“唱”歌。怎样利用短暂的排练时间,通过简单的语言,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以获得较好的艺术表现力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态,身体立直,面带微笑,颈部放松。
其次,要坚持强调打开口腔,引导学生字正腔圆的朗育歌词,并采用直声演唱,做到喷吐有力,养成良好的归韵和收声习惯。
第三,要呼吸自然,不能有胸部和肩膀的耸动。
正确的呼吸加工打开的歌唱状态,可获得相对圆润的声音效果,也可树立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队伍形象。
三、学生指挥的注意事项
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校园合唱活动中,往往因指挥的诸多问题影响到表演的整体效果。因此,对临时起用的学生指挥,先要对他们集中进行培训、训练,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要注意:身体姿态的自然协调;节拍图式的准确清楚;指挥拍点的明确果断;表情眼神的恰当丰富以及演唱速度的稳定控制,努力做到“省、准、美、稳”原则。

结语:
合唱是既能体现“合”的精神,又能进行“美”的教育的文化行为,故笔者建议各学校能够形成一种长期、系统的合唱排练机制,以更好的发挥合唱活动在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审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而针对目前我国中学校园合唱活动其形式多为“比赛”的现状,笔者从实践中得出的这些经验,希望能给将要参加比赛却苦于时间紧迫的团队带来一定的排练启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情感体验真正进入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音乐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