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追寻音乐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请问刘德昌老师,这堂课你对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求,你认为学生都能达到吗?”没有!“”你认为这些学生与你的学生差距大吗?“”差距很大!“”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是否应该放弃某些内容?“”应该的!“这是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名师大讲堂“活动中,刘德昌老师近乎完美的示范课后,吴斌老师和刘老师的对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对我的触动却很大,似乎把我的心灯拨亮了一下,使我内心豁朗明亮起来,原来音乐课也可以如此——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追寻音乐课堂教学的简约之美

  作者:吕宝翠 磐安县实验小学

  【内容提要】汪潮教授曾说过:”简约不是简单,它是课堂感受; 简约不是随意,它是精湛设计; 简约不是低能,它是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教学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简约就是简单而有品位,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就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本文就根据当前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舍不得放弃“、追求”时髦“、迷恋”热闹的课堂“等现象,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提炼”简要“的教学内容,创设”简洁“的教学流程,运用”简练“的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来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让音乐课堂绽放简约之美。

  【关键词】音乐  教学  课堂  简约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数年了,它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对当前的音乐课堂进行反思时,我们感觉到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对教育理念领悟得不透彻,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课堂”流行病“:

  现象一:”舍不得放弃“

  ”唯教材“传统教育观念较强,教材怎么安排就怎么上,不知道取舍;课堂上,一个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就像一件件礼品,教师就像一个怀里抱满礼品的人,吃力地把一件件礼品分给学生,无暇顾及接受礼品者是否情愿,”眉毛胡子一把抓。“

  现象二:追求”时髦“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创新的模式,别出心裁得安排花样繁多的内容,设计了复杂的教学流程;盲目的学科综合、拓展延伸没完没了;多余媒体,虚假包装。

  现象三:迷恋”热闹的课堂“

  ”满堂问“,”满堂答“,教师”说个不停“,学生”谈个不绝“;动不动就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只要学生围坐在一起嘀咕几句,看着学生议论纷纷,老师心里就很有”成就感“;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自编自演。

  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这几种”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简约“一词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的美的极致都是简单明净,即简约,也就是如同一代画竹宗师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有一些树叶,一秋、二秋就落了,唯有”三秋树“上的树叶是不掉的,是耐寒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指明在大胆创新中抓住主干,创意抓住了神,才能简约地表达形。”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音乐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就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追寻一种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音乐课堂。由此可以看出,简约不是简单,是简单而有品位。那么,教学中怎样化繁为简,才能体现出音乐教学的本质特征,既不偏离音乐课的特性,又能让人感受到简约而不简单,轻灵而不轻浮的教学艺术,展示出音乐课堂该有的纯朴而不雕琢,创新而不因袭的简约之美呢?

  一、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在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该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尤其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参与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出现了勃勃生机,它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表面“热热闹闹”,可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太多,一堂课40分钟,样样都要顾及,负担太重,结果音乐课在众多目标的追逐中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出现了音乐主体性不强的现象,学生一节课忙忙碌碌,可是并未得到应有的音乐情感体验,音乐课也不再姓“音”。仔细翻阅新教材教师用书,不难发现每个单元都已经从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制定,但是它只能指明这一课的总体目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笼统的,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孩子能否轻松愉快学习的关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用清脆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2.体会小马车“由远而近”和“由近而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声音渐强和渐弱的效果。

  3.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教育学生做珍惜时间的人。

  这样的目标清清爽爽,不蔓不枝,每一个目标都着眼于“扎扎实实求发展”。当然,目标简明并不意味着单一,该教师在预设时就充分考虑了目标的多功能性,如为达到第2个教学目标,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

  (1)在学唱歌曲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或符号画一画,表示马跑时从远到近的声音。

  (2)在歌表演环节:由几个学生组合成一辆马车,教师用双响筒伴奏,马车由教室外跑到教室,再从同学面前跑出教室,让学生感受声音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变化。

  因此,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简明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让师生在纷繁复杂面前不至于手忙脚乱,迷失方向,在教学预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的多功能性,尽力做到“以一当十”,努力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慧意玲珑。

  二、提炼“简要”的教学内容,让思维充满智慧张力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依据,正确地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合理的组合音乐教学内容,恰当的分析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必要前提。回想自己刚拿到新教材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新教材精美的画面,看到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内心很冲动,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第一单元就上了5课时,照这样推算,一学期无法完成教学内容。那怎么办呢?删掉几课或泛泛学过都是不可取的,新教材选的都是些经典之作,有着学科自身体系的特定安排,不能随意更改。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现行教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教可学之处很多,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唯教材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合理地选用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是不能依据个人的兴趣取向做取舍,而要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依据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的实际需要,把握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找准支点,理清主线,重组教材,不适合的就要舍得放弃,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如《春天》是小学第二册的第一课,而此时正值冬末秋初,万物复苏的时节,天时地利非常利于本课的教学。本单元歌曲《布谷》为三拍子的歌曲,有三段,我在前两个班的教学中每次教学三段歌词的学唱总感觉时间紧张,该挖深的挖不深,该处理提高的又没时间,于是我在第三个班教学这一课时中剪切了第三段的教学,将教学的切口放细,挖深,感觉既不仓促又不破坏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同时,以冬天为切入口,以春天为导线重组教材,将歌曲《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作为开始部分进教室的音乐。)和《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作为结束部分走出教室时的音乐,引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寻找春天)等学生熟悉又喜爱的歌曲与本课结合教学,通过“喊春天——找春天——迎春天”系列活动,孩子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绪产生火花,深深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不必因为学生记不住歌词而彷徨,教师这一“剪切重组”看似简单却需要智慧加以提炼,这种张弛有度的“取舍”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感受美、体验美。可见,“放弃”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获取,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敢于放弃,删繁就简才能把那些值得教值得学的“精华”细细品位、吸收,它不等同于浅尝辄止,而是一种量学生之力而行的教学行为,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轻松快乐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

  三、创设“简洁”的教学流程,让每一次预设都绽放精彩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最基本的理念。“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常言道:备课花功夫,上课显神通。为了有效地上好音乐课,教师必须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不少课堂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搞了不少花样,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一节课看上去确实很热闹,可是学生并没有静心感悟和体验音乐,结果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了。创设“简洁”的教学流程,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取得实效,所以我们不妨把教案设计 “简单”一些,“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当然,看一节课是否具有无限丰富性,首先得看教学“预设”,在预设中我们倡导“非线性”的“版块预设”,这种教学设计是分支式的,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版块设计,让预设具有适度弹性,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如一位教师在《卖报歌》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四个版块:第一版块——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第二版块——初步感受,了解形象;第三版块——深化体验,表达情感;第四版块——拓展欣赏,开拓视野。整个教学流程简洁清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每个版块都留足了充裕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让每一个版块都有可能成为动态生成的亮点。如在第三个版块推进的过程中因为预设留足了生成的空间,呈现了这样值得回味的一幕:

  师:“天气那么冷,天又刚蒙蒙亮,小毛头为什么不呆在家里,要出去卖报呢?”这时学生思绪飞扬,开始畅所欲言起来:

  生1:小毛头家里很穷;

  生2:小毛头不怕辛苦;

  生3:小毛头不这么早去就拿不到报纸卖了。

  生4:小毛头如果拿不到报纸卖就没有钱给爸爸治病了……

  当教师引导学生演唱第一段时,学生对歌词的深层内涵已经不言而喻了,他们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当年卖报的小毛头在焦急的叫卖……看着他们的神情,听着他们的歌声,真有点催人泪下,课堂里没有拨算盘珠般的知识灌输,没有喝白开水似的情感体验,有的是语言的灵动、思维的敏捷、情感的抒发、体验的锤炼、智慧的启迪、思想的升华。这不正是简洁的教学流程留足了生成的空间,不正是教师精心地预设绽放出课堂的精彩吗?

  四、运用“简练”的教学方式,让音乐因朴实而优雅

  多媒体的出现,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于是有些老师们追求时髦,好像用上了多媒体,音乐课的档次就提高了,出现了“多余媒体,虚假包装”的现象,以至于音乐教学失去灵活性而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它是因课程、学生和老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朴素是优雅的灵魂”,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面向实际,学会量体裁衣,灵活运用,运用“简练”的教学方式,即使没有花样翻新的游戏和表演“帮忙”,不用声、色、形俱全的现代媒体“包装”,我们的课堂教学能达到同样的精彩。如一位教师在上《躲猫猫》这一课时,就沿用了音乐课的老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台录音机,一架琴,将歌词“躲”进粉笔画的“石头”中……一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在那幅板画中(蓝天、白云、山、水、树、草、小朋友……)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着这幅板画展开:首先教师以师生围成圆圈与小朋友一起“找朋友”的游戏,用智慧树栏目的开场白(师:欢迎来到智慧音乐乐园!生: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音乐乐园唱首歌,欢乐多又多。)为师生问好,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接着与小朋友一起唱唱、念念平时爱玩的游戏歌曲、童谣导入新课,借助板画(也就是课本教材插图)随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表现孩子们生动活泼捉迷藏、嬉戏、玩耍时的情景: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摸索、推测等。在歌曲《躲猫猫》歌词出现时,师创设情境:今天的特邀嘉宾猫和老鼠给我们带来了歌词,师边说边出示歌词,让学生出其不意的是画中的“石头”原来还“躲”着歌词呢!在最后边唱边玩躲猫猫游戏时,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有的扮演猫,有的扮演老鼠,有的扮演花草树木,有的把凳子当石头,有的几个人搭成假山,老师也参与其中……课堂上,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师生其乐融融。教师运用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这一简练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融游戏于音乐教学中,充分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此时的课堂不再是一幅静态的板画,而是一个生动的“游乐场”,正如刘铁芳教授说的“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自我的痕迹,课堂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这种朴素的美,是真正的美!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洁”的教学流程,“简练”的教学方式打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课堂简约教学”,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正如汪潮教授所说的“简约不是简单,它是课堂感受; 简约不是随意,它是精湛设计: 简约不是低能,它是高效整和;简约不是无为,它是教学境界。”愿我们的音乐课堂回归本色,愿我们的音乐课堂都能绽放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学会放弃,音乐教师应达到的另一种境界》(山东董秀)·《中国音乐教育》2007、5

  3、《简简单单教音乐》(虞蔚英)·《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6

  4、《徜徉于预设与生成的金光大道上》(江苏王丽)·《小学教学研究》2007、9

  5、《简约而不简单》(江苏胡兢慧)·《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2

  6、《删繁就简三秋树——记〈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的变过程》(北京闻杰陈慧)·《中国音乐教育》2008、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悄无声息的步入音乐殿堂    下一篇:对音乐教学中有效拓展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