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以“趣”弹奏美术课堂的情感之歌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美术论文

以“趣”弹奏美术课堂的情感之歌

温岭市横湖小学  赵燕

 

【摘要】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心理动因,是创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与充满好奇,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本人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初绽学生的兴趣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时时保持一种对美术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趣味更浓;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趣意犹存,在这三个过程中让美术课堂得到了更大的升华,成为学生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美术课。

【关键词】导新 求新 升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限于自身的经历及所处的年龄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受之成功的激励。心理学研究认为:“趣”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觉得有意思的特性,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趣”不仅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增强“悟”性,还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趣”一旦注进美术课堂,便成为课堂中的好“老师”。 在美术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质和量,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本人体会到“趣”的重要性。下面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依据,谈谈对于美术教学的几点

   

做法和感悟:
    一、课始导新,趣意初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课是学生让学生去感悟美,创造美的活动。课始让学生带着“情趣”参与学习活动,课堂兴致浓厚,为一堂课的成功创设良好的开端。
    1. 进入教师角色,建立师生情感,带动学生兴趣

(1)身心投入教师角色

每当上课预备铃响起进教室之前,教师要事先进入"角色",控制自己情绪,排除与上课无关的情感干扰,怀着一种实现自己教学设计的热情与自信,再走进教室,这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之一,这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染学生的心灵。特别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授课(任教班级多),要保持这种热情要有敬业精神,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印象深刻的记得有次上课前,接到朋友的电话,心情忽然沉到了谷底。上课铃声响起了,带着沮丧心情的我走入教室开始了五(1)班的美术课,奇怪的是同样的设计思路五(2)班学生兴趣非常好,作业效果也不错!但是这节课后学生们的作业效果很不理想,按照平时这个班级的学生绘画素质应该比五(1)班还要好?在纳闷中,一个学生关切的询问惊醒了梦中人,“老师你来我们班级上课怎么了?好像不像平时的你哦?”仔细想想:“没有好心情,怎么能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呢?”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本人深深懂得: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你的课;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是赢得学生亲近和交往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的保证。

(2)诚挚和谐的师生情感

师生的情感关系,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同时,师生的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当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学生会因此讨厌这门功课;而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期望、要求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比如老师一进课堂呈现给学生一脸的微笑、一腔的热情,这种朝气与生动会不自觉地感染学生,老师亲切温和的样子与富有感染力和幽默的语言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对老师充满着期待,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从而真正喜欢上美术课。这样,使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基础上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引入多元文化,营造新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诗歌引入创设诗情画意的教学意境

“诗歌引入”就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营造一种凸现“诗情画意”的教学意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执教《椅子的设计》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重温一下李白的名诗《静夜思》,和他们一起走入深秋的夜晚中,仿佛看到李白在床上欣赏如霜的月光。再抛出惊人观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释长期被误读,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据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深入研究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然后出示“胡床”的图片,此图一出,学生好奇心起,议论纷纷,这不就是现代的轻便折叠凳吗?……然后娓娓道出了椅子的历史,起到了揭题作用,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生活中常见的椅子因为历史变的不普通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椅子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2音画交融带来“淋漓尽致”的创作感觉

音乐是更纯粹的抽象艺术,它与美术中的抽象艺术在艺术的表现语言上更为接近,同为用抽象的符号直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的感情起伏,思绪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因此在教学引入时将音乐和美术相融合,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宽广,创作的热情更为高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拓展艺术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例如:教师在课间常看到学生们会模仿小沈阳表演说话,小沈阳在学生中间非常流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于是在执教《喜气洋洋》一课时,教师将小沈阳视频在大屏幕上展示二人转,音乐响起时,整个教室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仿佛一下子走进了欢庆,热闹的节日里,心情变的很愉悦。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二人转手绢,说说它的作用并配乐请学生表演,让学生随着音乐尽情地舞起来,音乐和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大家一起感受喜庆的氛围 ,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打开,自然而然学生在绘画时就会更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也活灵活现、富于创造性,为作品的表现作好铺垫!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为满足探索根底的心理追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跟教师和谐配合,以享受求知的欢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力求“课伊始趣已生”。

二、课中求新,趣味盎然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好者,乐者,就是指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在学习新课时,教师满怀激情,继续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换位移情,进入儿童角色,贴近学生的生活,“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以童心换童心,让童心露童真,由童真生童趣。

1.发挥自主精神,强化互动合作

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调动学生情绪,感染学生进入美术学习的情感走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各种各样的树》一课,通过拼贴游戏来摆,拼一棵树,先集体再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让学生主导来代替教师示范的过程,对学生管的不多,主动充当角色,先介绍不同的方法,如撕,画,剪,粘等方式,学生说得是有声有色,课堂其乐融融,而后再让学生边玩边学,自由选择材料,如蜡笔,橡皮泥等材料,并自由选择伙伴,自由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由此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营造“绿色”空间。

2释放快乐心灵,诱发求知探究

老师在仔细分析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探究任务巧妙地隐藏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使学生在体验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学习之中,逐步掌握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就会觉得美术课堂丰富、有趣;更具吸引力、更精彩。
    例如执教《四季歌》一课,在课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他们带到了这样一个虚拟可感的大自然情境中:“风轻轻地吹着,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柳树发出了嫩芽;夏天来到了,听,有知了的叫声;秋天的叶子吹落了,黄黄的一片铺满了地;冬天可以打雪仗了,大地披上了银状。”再让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景色,学生尽情发挥想象,真是其乐无穷。学生在边玩边学中更好地去追寻、去探究,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很轻松,感受到了自我成功的快乐。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明白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四季的色彩有不同的变化,使美术教学变得轻松、容易,活跃了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开启了学生美术创作之旅。

三、课末升华,趣味犹存

培养学生的乐趣不只是停留在动机的层面,完全是一种教学目的,使这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个性形成物,让学生自己在体验、创想中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做到课末趣味无穷。

1、作业展示——赏识评价中激趣

美术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悟”的能力,立足“自求得之”而不轻易告之,让学生在探究中渐悟。在美术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多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不能嘲笑我们所不理解的学生作品,而应该多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从而树立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在制作泥塑或用彩色纸剪贴时往往会兴致勃勃,不自主的喋喋自语或轻声哼唱一些喜欢的歌曲,教师不应该压抑他们,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对他们的作品要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让学生练习泥塑《夸张的脸》有的学生捏出了一个大便头,对此教师要进行肯定,在学生们风靡流行的动画片中懒羊羊不是有个便便发型吗?教师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热情,还有的学生做了个骷髅,并且是独眼龙的,海盗狰狞凶恶形象跃然而出……并在讲台上布置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厅,进行全班性的作品展示,并作课堂小结。这样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作业展示是一条适合学生相互交流的渠道,通过不同个性色彩作品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我的被认可,体验到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无论是绘画练习、手工制作,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做或尽量不做否定。

 2、课外拓展——后续探究中延趣

美术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任意倾注,而应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所谓“生活中的美术”主要指与学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美术活动,把美术带入到生活中。

如教学《安全标识》课末时,针对学校校园面积小,又处在闹市区,每次放学的时候校门口特别堵塞,出于面向学生实际生活的思考,凭借他们对平日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教师提出对本校门口和学校走廊各设计一个“安全标识”。学生热情高涨,内容各不相同,有选择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的,图案五花八门,有用“嘴巴”提示不要大声喧闹的,有用“鞋子”禁止校门口拥挤和跑步的……一个个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的鲜明形象在他们的头脑中闪现出来,设计成一张张很醒目的标识。然后每组选出了最棒的一组作品来,学生用小品或朗诵等形式来表演,每组都尽情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有个小组在设计好的标识后面弄了个可以拿的手柄,套在手上表演,把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愉悦而颇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中,走完画面创作的全过程,获得学习实践活动的体验。他们不断地感受成功的乐趣,悟到其中更深的内涵,课堂里充满了阵阵笑声。铃声响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课堂里学生荡起的思维涟漪无法平静,课已终止而学生探究之趣正浓,学习绘画的劲头还在兴头上。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提高美术的教学水平。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发挥!兴趣就如同一个舞蹈家引领着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感受着舞蹈的内在魅力,展现舞蹈带来的精神愉悦,从而奏起了快乐美术教学的情感之歌。

参考文献: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

罗恩菲德著 王德育译.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史宁中.《中国教育学刊》. 西苑出版社. 2010年第2期

赵桂芹 《现代教育科学》吉林省级教育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6年12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11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自主性模仿和有目的地创造 儿童绘画比赛辅导方法的尝试    下一篇:美术教学案例――《不离不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