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玩学结合 体验快乐——《会飞的娃娃》案例分析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张敏玉

《会飞的娃娃》是一节融制作与玩耍与一体的美术课,重点引导孩子利用蜡光纸、皱纸等材料在塑料袋或塑料薄膜上进行装饰,制作出一个漂亮娃娃,然后再系上线绳飞一飞、玩一玩。但就是在这样一节趣味性强的美术课上,却让我恼火万分,第一次训斥起这些可爱的孩子。
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几个漂亮的塑料袋娃娃,在欣赏时孩子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自鸣得意,我相信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一定会捕捉到灵感的火花,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漂亮娃娃。没想到,开始制作不到5分钟,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就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做好了,可以到外面玩了吧!”我看了一眼,真是大跌眼镜,一高一低的三角形眼睛,椭圆形的大鼻子下面横着一张龇牙咧嘴的大嘴巴,好丑的娃娃,我马上断然拒绝:“不行,再做好一点。”孩子失望至极,无精打采地回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情形又出现了好几次,而作业质量却没什么进展,我不禁大为恼火,训斥起来:“玩玩玩,就知道玩,不做好就不要出去玩。”孩子愕然了,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闷极了……
课后我反思,这样做对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情有可原,我又何必成为孩子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绊脚石,让孩子感觉老师的陌生与无情?我把孩子硬生生束缚在课堂,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创作与探究,但缺少了孩子热情地参与又怎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作为教师,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因势利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经过思索,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措施,设计了两堂完全不同的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让孩子在有趣的制作中体验快乐。
孩子喜欢到户外玩耍,无非是户外活动对他们来说更有趣,更有吸引力。相比之下,用蜡光纸、皱纸进行粘贴活动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的普通与常见,当然谈不上什么吸引力。但如果我让此课的制作活动变得非常地生动有趣呢,我想孩子也一定会非常喜欢。
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运用水彩画颜料在塑料袋上进行指印娃娃的创作,即在手指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印一印,再拖一拖,最后再来当画笔画一画。这种玩法对孩子来说及其新鲜,都惊喜地瞪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创作,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课堂。我也融入孩子当中,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享受快乐。课堂中也有孩子提出到户外活动,我没有拒绝,孩子们飞快冲出课堂,不过一会儿,又兴冲冲地回来了,再尽情创作一番,又出去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孩子不仅学会了指印画,还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玩耍的快乐。
二、    让孩子在多样的玩法中享受快乐。
纸贴画我们平时会经常接触,只不过今天改变了粘贴的对象,如果我不把此项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对孩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影响不大。于是我大胆地对娃娃的质量不做要求,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玩法多样性的引导上。在欣赏优秀作品之后,孩子进行创作,不一会儿,就发现好些孩子基本制作完毕,连线绳都系好了,开始蠢蠢欲动了,于是我热情地提议我们到户外放飞娃娃,孩子们“哇”地一声跳了起来,冲到了操场上,兴奋地跑来跑去,让娃娃在空中自由飞舞。看孩子都玩得有些乏味了,于是我把孩子集中在操场上,问:“除了这样跑来跑去,还可以怎样玩,找找自己的好伙伴想一想、试一试。”孩子们马上积极行动起来,看着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尝试的认真劲,我知道我的教学设计成功了,因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孩子积极地投入了,参与了,我都会欣赏,都会鼓励。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报告:“老师,在塑料袋下面绑块石头,就可以当降落伞玩了。”“老师,在塑料袋上钉几个洞洞,再灌上水,就可以在操场上洒水画画了。”“老师,在塑料袋里充气,就可以当球踢,还可以抛着玩呢!”……
记得有一个孩子曾经跟我说:“张老师,我最喜欢你的美术课了,在美术课上我最开心了。”是呀,孩子是感性之人,只有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时,他才会学得更主动、更热情,我们的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玩学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幸福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一“枝”一“叶”总关“情”——观摩市级美术评优课随感    下一篇:中小学书法教学多元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 优秀论文选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