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第一小学  徐秀红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会观察、记录和交流,更没有参与活动的意识。教师应该运用策略、搭建平台,激发这部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

 

一、立足课堂,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经调查,科学课上一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由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距;其二,一些家庭认为小学科学不是主要学科,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科学课的惰性心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精心预设,树立自信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应的学习策略,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开展有明确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同时教师要努力找准学困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难易结合的问题,兼顾尖子生和学困生。如在教学《摆的研究》一课上,笔者在实验操作小组的人员组合上作了精心安排:三个优秀生和一个学困生搭档成立四人小组,由组长分工,简单的事项交由学困生来完成,简单的结论由学困生来汇报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困生机会,有助于树立学困生的信心,从而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

2.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学生对科学课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从教学设计、探究活动、知识整理等方面入手,合理引导、巧妙发掘,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程度,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有的班级喜欢科学,喜欢在严密的科学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笔者就用问题引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有的班级对科学课兴趣不大,就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攻克问题的欲望。

 3.营造氛围,力争高效

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还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上,这种关系既相互尊重,又相互质疑。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充当学习的探索者,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融洽和有效的。同时在科学课堂中,除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二、家校合力,提升课堂效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该门学科的重视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动力之一,家长的配合教育对孩子学好科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多加沟通,多电访。作为科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并参与科学教学活动,与家长建立沟通平台,获得家长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2.主动交流,博得重视。要获取家长对科学课的重视,必须尽可能地让家长了解科学。如在家长会上主动与家长交流;邀请家长旁听科学课,使家长对科学课有新的认识;同时要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通过科学学习,孩子的见识广了,能力强了,脑子活了,家长们认识到科学课的优势,自然会全力以赴地加入到监督孩子学习科学的行列中来。

3.定期向家长汇报子女学习成绩。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效果,在每一单元测试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并让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三、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随时关注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适当的鼓励性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1.鼓励肯定,促进合作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喜欢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在活动中不善于合作。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取班级一对一帮扶形式,分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桌,发挥优等生的才智。优等生不仅要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课堂作业还要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2.适当奖励,促进参与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除了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对学生的倾听状态进行切实的评价赞扬以外,还应该辅以适当的奖励。可进行有形的物质奖励,如课外书和学习用品等;也可以进行无形的精神奖励,如对于学困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积极性倍增。教师只有以宽容的心对待学困生,用肯定的眼光去认同他们,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互评,促进提高

学生之间善意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学生判断是非和表达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耐心的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以及欣赏他人的眼光。学生以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作出评价时,也有利于自身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全面。另外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也使得评议结果较容易被同伴接受。

注:本文发表于《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2013年2月1日第338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前概念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探索科学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