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利用科学视频资源,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怕艰险,勇敢前进,取得辉煌成就。适合的科学视频资源利用精彩的画面、动情的音乐、扣人心弦的细节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各种情感。开展内容丰富的科学视频主题课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自强、不畏艰辛的精神,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运用各种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适合的科学视频   情感  价值观   

 

【正文】

    人的情感态度与生俱来,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着每个人的认知行为。有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我国著名学者张正东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碍”视作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而对于小学科学视频资源,笔者认为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和鼓舞的作用。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一、指导学生课前准备视频资料,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视频下载技术”主题会上,我会解决一些视频下载、剪接、压缩的难题。在教学《大地的震动》和《火山的喷发》两课前,让学生搜集地震、火山视频。在教学《花里的“育婴房”》一课前,让他们下载解剖白菜花视频,并剪接解剖雌蕊的那段。而老师自己也要先准备,如果学生准备了,就用他们的,那么学生就非常乐意地去完成以后的任务。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收集资料的技能日益提高,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学习主动性。为了交流方便,我建立了“学生科技群”,让师生通过科技群交流资料和心得,共同学习。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科学视频主题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开展科学视频主题课时我会精心挑选视频资料,设计问题,让大家讨论。课上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感悟,并通过写观后感、绘画、讨论等方式来表达各自的情感并交流。在这过程中,视频的精彩的画面、动情的音乐、扣人心弦的细节往往会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各种情感。

    (一)、利用科学视频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要仔细观察、分析,第三要坚持不懈,不达结果不罢休。”她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

    三年级是小学科学的入门阶段,在“见面课”上,他们纯真的眼神流露出对科学知识的渴望,这无疑是给我最大的鼓舞和信任。在第一课“打开科学之门”里,我让高年级的学生和我一起准备:《海底世界》、《火山地震》、《昆虫的微观世界》、《探索月球》、《牛顿的故事》、《人体漫游》、《神秘的玻璃瓶》。我们剪接了需要的片段,制作了25分钟视频资料,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天,学生第一次来到实验室,眼睛里充满了好奇。黑板上写着“我的第一节科学课”。开始是2分钟的图片展示,同学们的眼睛一下子被美丽的图片吸住了。接下来精彩的25分钟视频开始了,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他们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自由自在随鱼儿遨游。突然,眼前出现火山喷发,大地震动的场景,原来平静的地球也有“生气”的时候。当学生近距离仔细观察昆虫的微观世界时,惊讶地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是那么光滑;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它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震耳欲聋的宇宙飞船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新一页,晚上明亮的月球原来不会发光,月光只是它反射的太阳光,那里没有空气,没有生命,那么的平静。随着内窥镜的镜头,同学们进入到神秘复杂的人体。“我是怎样出生的?”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问妈妈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答案。坚硬的玻璃,熔化后就像麦芽糖,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制品,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

随着物体掉落的声音,我把画面暂停在“一个苹果掉在牛顿头上”的那刻,“同学们,如果一个苹果掉在你的头上,你会怎样?”答案五花八门,我也给他们逗乐了。“但是,你们意想不到,牛顿因为这个苹果,后来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接下来的视频,学生终于明白了,伟大的发现来自身边,生活处处有科学。

这节课,没有老师的过多的讲解和理论的灌输,只有眼前真实的场景,视觉的盛宴满足了渴望的眼睛,相信回到家里面,学生都会不由自主的对家长说:“我们脚下有翻滚的岩浆!好热哦!”

    在其他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我都会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如讲授《动物运动会》这节课时,我播放了英国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动物运动会》录像。这是一场神奇的动物奥运会,场上充满着各类生物支持者的欢呼叫喊声-哺乳类、鸟类、昆虫类、爬行类及鱼类,各类参赛健儿将竭尽所能争夺六个奥运项目奖牌。学生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欢呼声和感叹声“真是不可思议啊!”因为他们看到的“动物”都放大或缩小到成人身体的比例来比赛。结果出人意料:放大的跳蚤一跳,显示635米,跳出了运动场的屋顶,落到附近的海里。缩小的大象居然举不起25公斤的杠铃,一点八五米高的蜥蜴时速达到八百公里,在100米比赛中远超猎豹,只需0.83秒,……最后学生为我们人类的运动才能而悲伤。

   (二)、利用科学视频资源,增强自信,锻炼意志

    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强化作用。视频里的画面和音乐潜移默化中克服消极心理,感受着音乐中激昂的旋律、节奏,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自信锻炼意志。

    在学习《动物与环境》一课上,我播放了雅克·贝汉主持拍摄的《迁徙的鸟》。这部“获取真实”的世界顶级纪录片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引起世界的轰动。

课上,我要求学生记住雅克·贝汉的一句话:“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接着,学生随着画面的鸟儿“飞行”,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鸟儿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惊险,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但这些都不能阻挡鸟对生命的奋斗。“飞翔不是体力和智力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奇迹”我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它们无时不刻地激励着我们。

    在交流观后感时,有的学生写道:“很久没有如此的激动。在观看《迁徙的鸟》的几十分钟内,我始终处在惊叹状态,因为我一直在飞。飞翔的确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当你和鸟一起飞起来,突然离开地面,一点点升高,穿过湖海......它们的飞翔,它们的搏击,都是实现它们的承诺。对比起来,我们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

    在艰苦而漫长的科学探究中,科学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在平时,我要求学生每星期认识一位科学家,同学们可通过阅读课外书,网络收集,在科技群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视和其他视频资料认识科学家。在每个月我都会在不同年级开展“我与科学家共成长”的座谈会。在座谈会我筛选学生提供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做成多媒体材料,让学生共同认识科学家的奋斗历程。通过谈话,讲故事、朗读、谈观后感相互交流,科学家的高大的身影仿佛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终于明白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为什么要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学生终于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甚至是身体缺陷。如牛顿做过低微的学徒,半身不遂和丧失语言能力的霍金利用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还孜孜不倦地讲述闻名的宇宙观。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与困难作斗争,直到获取科学的真谛。

   (三)、利用科学视频资源,增强竞争意识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也是我们人类社会激烈竞争的阐述。

在《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学习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收集了大量恐龙图片和视频。我选择了其中一位同学提供的《史前公园》开展了“我与恐龙朋友”的视频主题会。画面快速奔跑的鸭嘴龙、凶猛搏斗的霸王龙,还是温驯优雅的三角龙,一切都那么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真的置身于史前世纪!学生个个目瞪口呆。科学家尼格尔•马文穿越时空隧道,让即将灭绝的恐龙和各种动物带回到现代,学生又一次轰动。小霸王龙在犹豫不决下,最后还是冲进了时空隧道。紧接着,陨石撞击的威力毁灭了半个地球的生物,在随后的几个月,身材庞大的恐龙数量急剧下降,直到最后灭绝。

在随后的讨论中,大家围绕“为什么同时期的鲨鱼、水母等一些生物没有灭绝,而恐龙统治地球几千万年,却迅速灭亡?”这问题议论起来。最后总结出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食物短缺,身材庞大的恐龙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是灭绝主要原因。而其他的小动物由于身体较小,又有其他环境保护的因素,所以可以延续到今天。验证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

    在学习《食物链》时,我播放了《地球》纪录片。这是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视频中有个片段是一只狼追击一只山羊。在三分钟的奔跑过程中,两种动物要经过各种地形,任何一方都不能懈怠。对于狼来讲,长时间的奔跑并不是它的专长,可是一旦失去食物就会饿死。迫于这点,它坚持追击,最后终于捕获了可能是好几天来之不易的食物。学生好伤心。接下来,他们看到一只小海狮被虎鲸抛到天空,就像婴儿一样,“太残忍啦!”这是残酷的自然规律,动物必须为了食物而争斗,否则就给自然淘汰。视频的最后,一只游过寒冷海湾的北极熊爸爸已经筋疲力尽,斗不过平时爱吃的海象,最后饿死。

在讨论中,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北极熊爸爸不会捕水中的鱼吗?而它却选择游那么远去找海象?”的确,北极食物本来就很欠缺,去年,海湾是结冰的,北极熊很容易走到那边,而今年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北极海湾的冰面已经融化,北极熊为了生存,冒着危险,最后还是失败了。人类造成的污染,正在慢慢地宰杀着生命,与动物捕杀猎物的残酷场面又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未来的某一天,地球也会毁在人类的手中。

   (四)、利用科学视频资源,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从工业革命到今天的智能机器人的诞生,科学改善了生活。然而,落后的思想和利益淹没的人性却错误的利用科学,造成了对地球的伤害。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有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运用到实际,产生对社会有益的贡献,科学教学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十分重要。看了在婴幼儿奶粉里添加“三聚氰氨”化工原料、辣椒制品中添加“苏丹红”、火锅里加入“增香剂”的新闻报道后又有什么感想?对于中国的“山寨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又有什么值得骄傲!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海豚湾》再次显露日本的丑恶一面。同学们脸色一片灰暗。当我们在海洋馆惊叹海豚的精彩表演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只海豚是多么的幸运。理查德•贝瑞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和他的摄影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

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这是纪录片《家园》最后一句让全人类思考的话语。学生关于《家园》的一张张手抄报、一幅幅美丽的绘画也正是展示对未来美丽地球的渴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这些内容标准不断地渗透在不同的科学知识领域的教学中,用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活动形式,以及知识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从而具有优良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大众电影杂志》 2009年第10期、2009年第20期、2010年第5期

2、《在小学科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朱子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2008年第2期。

3、《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张洪涛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5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长时探究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