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正文: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认为应该紧紧抓好四个环节:知、情、行、固,是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识;情,是幼儿伴随认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行,即做,形成习惯;固,是巩固强化习惯的形成。知、情是行、固的基础;行、固是知行发展的最终目的。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知情合一,激发自觉性

知情合一,能够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小剧、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如:把一滴生水、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

倘若你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和表演形式,常使幼儿情随境迁,明晓道理。因此,我们很注重通过自编教材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如:针对幼儿吃饭不能细嚼慢咽的不良习惯,我们编排了小剧:“红红的肚子为什么疼?”针对幼儿蒙头睡的不良习惯,我们编了儿歌:“阿嚏阿嚏真难受,感冒感冒真头疼,要是你想少感冒,睡觉记住别蒙头”。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通过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与情的紧密结合,为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模仿、练习,形成动力定型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穿衣、洗脸、洗手、吃饭、擦鼻涕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叠衣服”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叠放衣服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方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激励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可采取点面结合的表扬方式。点:是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箱,大家都喜欢你呢!”,“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是对全体幼儿卫生习惯的总体表现予以评定,可以通过“评比栏”,一日评一次,让孩子们做评委,谁做得好,就给谁插上一面小红旗,周末累计红旗面数,谁的红旗多,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应该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强化幼儿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形成的有效手段。由于幼儿自制力较差,良好习惯的形成就必须紧紧依靠督促、检查,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时,活动前要提醒,活动中要检查,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幼儿纠正不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做法。在督促、检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采取提醒的方式建议的语气,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握管理环节 提高保教质量 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    下一篇:浅谈幼儿告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