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初探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响应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此外,区域材料投放具有多用性和开放性。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现以下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 区域材料投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兴趣。皮亚杰的相互作用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境中获得经验。

1、 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而且是动态的,随需要进行更换。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上了娃娃家。

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如:小杯子、小夹子、柱子、豆子、穿衣服、扣扣子、穿线、拧螺丝,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不会吃饭,不会入厕。许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他们的小手没有力气,动作发展不协调,生活区域投放的大夹子夹软球是训练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对材料没有了兴趣,我发现后,把软球换成了毛线球、乒乓球,幼儿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过一段时间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夹的动作。我又投放了小夹子增加了难度,目标随着幼儿的需要来制定。

  2、 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目前,许多区角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单一,只建立在一个“有”上,缺乏对年龄阶段和个别差异的考虑,目的性不强,材料的教育潜能挖掘得不够透彻。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针对幼儿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要使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在生活区增添了串珠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操作认识不同的材料。如木珠、彩色珠子、铁制铃铛、珠子。材料投放应具有层次性,层次性原则是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把握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爱好的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的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作为教师,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避免幼儿“吃不饱”或“吃不好”。在设计材料时,应注重高、中、低、三种水平,同样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哟而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例如,生活区的喂娃娃游戏中,就是根据幼儿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步骤图,能力弱的可任意选用有食物卡片,能力处于中等的可按颜色选用卡片,能力强的可按大小、颜色选用卡片,然后根据动物娃娃的特点来区分不同的食物卡片,从而达到在玩中提高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二、 材料投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材料的提供要有适宜的结构,要能引起幼儿 的探究兴趣,要适合幼儿发展,根据幼儿发展的目标、年龄特点。如串珠活动从简单到难,开始是随意穿,发展到按颜色、形状串,甚至于到按规律串。

1、 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塑料的,真的、假的,动植物模型,嵌板、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建构区: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布艺区:各种用布制作的可操作的玩具。娃娃家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表演区的头饰、手偶、乐器。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小椅子上,区域里。娃娃家的幼儿更是有效的互动起来,他们模仿成人,家庭和社会,情感上得到满足。

2、 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这个目标,我投放了4组材料,一组是颜色的认识;二组是颜色与形状的认识——图形宝宝回家;三组是给同种图形排序的嵌板;四组是六种图形的3个图形大小排序。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3、 材料的多功能性也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使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兴趣,材料的有趣性,使幼儿产生动手、动脑、操作欲望,从而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如:美工区,投放各种彩色纸、笔等,让孩子自主选择,运用剪剪贴贴、涂涂画画的方法制作小书,不仅发展动手能力,也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让孩子把自己的小书送到语言区进行讲故事,创设了让孩子大胆讲述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1、 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

  3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胶卷盒、干净的瓶盖、布、曲别针、按扣、各种绳。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

   2、 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生活区提供多个穿的活动。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如在语言区域活动中,我设计了老虎拔牙的情景,利用一些立体造型帮助幼儿边探索边讲故事,从中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总之,教师在材料投放时,一定要从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出发,尽量使它具有不确定因素,多功能性,从而满足儿童幼儿欲望,更好地发挥区角教育功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废旧的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下一篇:结合本班特色语言 浅谈阅读区“书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