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德育论文——用公平的心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有两个字很重要:“公平”。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也是最脆弱的。他们认为同龄人之间有着欢乐,有时有着矛盾,但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社会上有很多事情带给了他们负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家庭环境好,应有尽有,有的人连受教育的机会的没有;有的学生勤奋读书,竟然及不上别人作弊得到的高分;有的人勤奋工作,有的人投机倒把......他们原本觉得理所当然的“公平”受到了打击。学生的眼睛最明亮。如果老师对学生厚此薄彼,他们是最反感的。学生智力有差别,但老师对待学生绝对不能有区别。有些老师觉得所谓的"差生"不遵守纪律,就骂他们是垃圾。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有时的过激反应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已经接近破碎的尊严。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可能会在你的话语中破碎!学生到校是为了学习,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却非常重要。所谓"传道受业解惑",不只关系到一般任课老师,更应该成为班主任影响学生的理念。班主任应该是影响学生的最直接的力量。班主任应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具体说来,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上形成公平竞争意识。

我始终坚持以教育的引导、思考为重点,每次班会以丰富的信息、具体的事例鼓舞学生进取,促使学生思考,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我要求学生读书、学习要寻找问题,要成为"思想者"。勤奋、上进的学风得到了任课老师们的肯定。班级内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识埋进学生心灵。在初三的日子里,披星戴月,付出终会有回报。让他们去感受,在时间上也要学会做到公平。考试原本就是一场时间上的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因此,无论考试还是练习,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铃声一响,就应该放下笔,不能拖拉。作弊这种行为更是消声匿迹。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据统计,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1993年为11%,2002年,北京某区部分小学生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表现以焦虑、抑郁等为主,速度上升之快令人忧虑。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青少年自杀者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有10岁。所以,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比成年人少,而且要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得多。而很多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误解或感觉到不公平。因遭误解而委屈轻生的事例一再见诸报端:2005年2月9日,青岛市一位姓秦的初三女生玩电子游戏遭到父亲批评,赌气喝下半瓶农药身亡;3月24日,沈阳市五一中学17岁女生因父母“埋怨”跳进浑河……孩子们每天辗转于各种补课班和特长班,不爱去也得去。考试成绩不好,担心被老师、家长批评,遭到同学蔑视。学习变成一种痛苦,尽管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没有幸福的体验和感觉,多数孩子觉得生活没意思。所以,班主任能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既反映了老师的师德,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不公平感的“问题源”。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个样,成绩优秀生和后发展学生一个样,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个样,老师子女、干部子女和普通家庭子女一个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公平,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某些同学违反了班规或者校规,如果不一视同仁地进行处罚,而对某些成绩好的同学或者班干部轻罚,将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那么,其他的同学也抗拒这些纪律,班级不团结,班集体凝聚力很难形成。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起来,“成人感”和独立性产生,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因此,在工作中,稍微有一点不公平,就会给他们的心里投下阴影。

三、理性地分析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据统计,50%的学生要求老师评价原则是坚持“ 实事求是”;18.5%的人希望以“鼓励”为主;而31.5%的人则希望以“找不足”为主。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得到承认。尤其对后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之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体现公平。

公平感虽然只是一种心理感觉,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处处都能感到它的存在。例如,有的老师采取按分数排座位的方法:分数高的先挑座位或者分数高的坐好的位置。这样就不能照顾到矮个子、近视的学生。据观察发现,刚开始时学生没有多大意见,表面上平静,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上课也无精打采,班级也开始涣散。因为按分数排座位的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认为反正学习也不行,现在老师只照顾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于是心里产生了不公平感,开始自卑起来。因此,排座位时,班主任在考虑某些学生视力、听力的特殊情况前提下,应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坐好的位置和差的位置。我按照每两周一小换,每月一大换的原则,每两周调一次左右,两边和中间的座位对调,每月不单左右对调,还要把前三行和后四行的同学前后对调。样,一学期下来全班同学坐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既科学地考虑到了学生的视力调整,又最大限度的显出了班主任的公正公平。避免了排“分数座”和“人情座”,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班主任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为班集体服务,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所必须的。

例如,我班王骅学生虽然成绩不算很好,但平时非常热心为班服务。他平时读书很积极,于是,我让他担当领读人。开始,其他同学有点担心,但当他带领我们班在初三百日誓师的会场慷慨激昂地读出我们班的誓词时,受到同学的好评。也使他信心增强。另一方面,班干部的设立要体现“全面”与“公平”。其实这两点也正是旧的制度的缺陷。试想,班干部毕竟是少数学生,这又何来“全面”与“公平”呢?于是有人提出了轮岗制,但如何“轮”也值得探讨。又有人提出抓阄的方式,此法看似公平,但总给人一种“靠运气吃饭”的感觉。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干部设立制度:人人都当。一个班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等“高级干部”,还有科代表、小组长等“中基层干部”,加上团队方面的,一个班四五十个全是干部。这似乎既全面又公平,既满足了学生管理能力。但效果却令人怀疑,一个班全是干部,竞争何来?进取何来?

   

其实,“全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二是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管理、服务是一种能力,被管理、被服务也是一种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培养这些能力的必要,但旧的制度恰恰就是顾此失彼,片面发展。“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对待每个学生不偏心、不袒护,即公正;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个性不同,发展潜力不同而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可以考虑“小班制”与“轮换制”相结合的方式。

“小班制”是首先将学生进行综合测评,选出成绩优秀,威望较高的一部分(也就是那些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再分别加以搭配中差生,组成一个小班,每班5-6个人,由选出的同学任小班主任,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其实,“小班制”就是把旧的分职模式变成包干模式,小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像班主任一样抓小班内学习、生活、思想教育等一切事务(这就是为什么称“小班主任”而不称“小组长”),而且工作集中在几个人身上,任务并不会很重,这就全方位发展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轮换制”仍然设若干不同的职务,它的目的是调控各小班工作,与“小班制”互补。所以,这些职务不再由小班主任担任,而是由师生选出沉默寡言,调皮捣蛋的等等,由这些被选出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任期两周,在任期内既分工又合作,主持常规工作,开展班团活动,组织各小班竞争。在任期结束后评选出优秀个人,公认的优秀班干部可长期担任下一届班干部参谋,学期结束后评选出优秀组合。 这样,既保证了“全面”又基本做到了“公平”,从效果来看,所有学生都从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状态转向共同为班集体服务的状态,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凝聚力大大增强,各种能力也大大提高,小班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共同进取,做到“全面”与“公平”。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被老师重视和关心,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有亲和力,从而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应该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场所。但是现在的重压让学生怕学校,怕上学。这是教育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让我们老师成为保护孩子心灵的人,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请斟酌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的未来,去了解孩子,走进学生的心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的“攻心计”    下一篇:聊天——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好办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