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国旗下讲话稿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静静地,让我们打开一本书

所属栏目: 国旗下讲话稿  更新时间:11-23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孩子们:

早上好!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九月的最后一周。

这一周,可不是普通的一周。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实验小学的第五届读书节。来,让我们抬起头,大声念出横幅上今年读书节的主题:静静地,让我们打开一本书。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可能要问了,往年我们的读书节,不是在四月份吗?是的。但是,从今年起,我们把读书节挪到了9月。因为,9月28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它,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诞辰之日。而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阅读节。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日子作为银河的读书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吃着妈妈的奶长大的。那,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但是,我们使用的教科书,不能给我们生命成长以全部的营养,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我们终身一样。除了老师课堂上教的,我们还需要像那只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不停不停地吃东西,不断不断地吸取那些能够让我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那,就是课外阅读。

心理学界一致认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你们知道吗,课外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你们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进一步促进你们心智的全面成长。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诵读童谣儿歌、用图画表达相整合的过程中,你们的思维与语言将得到自由的发展,一句话,你们将因为阅读,而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而老师,也是如此。如果说,你们是一只只肚子好饿的小毛毛虫,那么我们老师,就是一只只肚子好饿的大毛毛虫。我们也必须大量地啃读离教育原点最近的那些根本性书籍,这样,我们才能渐渐明白很多东西,比如:秩序,是儿童生命的必需;比如,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比如,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比如,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比如,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孩子们,今年的读书节,我们将不再像往年那样,表彰奖励啊,演课本剧啊,举行跳蚤书市啦……我们,将安安静静地度过。

首先,我们将进行班级书柜大评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把你们最心爱的书,带到学校里来与大家分享呢?我们将在本周三左右,根据各班书目的质量,同学们阅读的情况,评出各年级的最佳书柜。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为打造高品质的书柜出一份力。要知道,你奉献一本好书,就能看到40本好书,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同时,我希望你们每读完一本,就做好阅读登记,到期末的时候,我们来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

另外,这两周,我们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推荐你们观看中央电视台“读书”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我想,如果你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那么,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也会像节目里的那些孩子那样,小小年纪,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变得强大无比!

这一周,我们把每天早上8:20之前的这段时间,定为银河阅读时间。也就是说,从明天早上起,到周六,你们每天一到校,就可以坐在位置上,安安静静地看自己最喜欢的书。我们也倡议全体老师们,也和你们一起,静静阅读。

这一周,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们,将利用班队课时间,带领你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希望你们及时把活动情况发布到校园网,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个班级的读书活动最有创意。

这一周,我们的美术老师们,将利用美术课的时间,带领大家制作书签。这些书签,你们既可以统一挂在教室里展示,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你的好朋友。

这一周的周五,是9月28日,也就是孔子诞辰的纪念日。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开启《农历课程》,踏上一段浪漫的旅程。

这一周,我们亲爱的章校长,将为每一位老师送出一本精美的书,书的名字叫《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他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能因此而更精彩。而我们每一位老师,也将打开尘封的记忆,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那本书的故事,用心写下来。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每一天,我们进出校门,都会看到那像书卷那样徐徐打开的校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校门,做成书卷模样呢?

是的,因为,这个校门,有着深刻的寓意,那就是“开卷有益”。我们的银河,是沐浴着书香的银河。我们希望,每一个走进银河的孩子,每一个走进银河的老师,一生都能与书相伴;一生,都能与书同行。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值此第五届读书节来临之际,请跟我读——

书,是甜的!

牛奶强壮身体,经典滋养灵魂!

阅读,就是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

阅读,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上一篇:小学国旗下讲话稿:记住自己的爱和责任    下一篇:小学国旗下讲话稿:拒绝不良食品,预防病从口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