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查找了与“契丹的兴起”“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有关的书籍。他的论文题目可能是( A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2.为了写论文,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C )A.结束双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双和平相处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澶渊之盟 ③辽太宗占领云十六州 ④澶州之战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5..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B )A.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6.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C  ) A. 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 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 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7.右图中的回銮碑又叫契丹出境碑,坐落濮阳县城,是记载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B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主( A )A. 耶律阿保机  B. 耶律大石  C. 耶律楚材  D. 阿骨打9.下列关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B. 盟约中有辽宋撤军的内容C. 结束了双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10.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寇准 D.石守信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测试题
上一篇: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    下一篇: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