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耶律阿保机元昊辽宋的和战西夏宋的和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 的原因是什么?隋时期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去先进的技术契丹人接受汉文化,学会农耕 隋时期,游牧在北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朝末年,北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汉族胤开封(东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兴庆府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均遭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互通使节 辽占领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朝的冲突加剧二、辽与北宋的关系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986年(三年)为收复后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24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即北伐。最初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会战失利及东路军被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大军撤退,并命美、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业大战辽军澶渊之盟具体内容(即为岁币)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如评价“澶渊之盟”?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宋立“契丹出境碑” 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税负担,另一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1.对北宋政府而言:2.对社会经济而言:3.对民众生活而言: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经济的交流和发展。(1)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议和赢得了政治安定,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争之苦。(2)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我国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部编版
上一篇: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优质)    下一篇: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