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世昌与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二、过程与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清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认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教学】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弃城逃跑,平壤陷落。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5.1895年,日本进攻威海卫,北洋水师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1895年春,清政府派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2.经过谈判,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3.《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三、“瓜分”中国狂潮1.《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__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上一篇: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下一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