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语文     第 一  学期 八 年级《 中国历史》上册教案                                    课   题:8.革命先行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二)过程与法:   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 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  武昌起义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教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革命事迹知多少?2.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二、新课学习(一)革命士的奋斗1.要求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交流讨论四个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影响或评价等问题。组内学习结束后,举手示意,组际抢答,按小组汇报总结。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浏醴起义1906年冬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起义1907年、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花山岗起义1910年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鼓励学生越教材内容作答,鼓励用讲故事形式丰富汇报内容。2.分析花岗起义(1)学生讲述花岗起义的概况(2)出示花岗七十二烈士墓(3)出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序》思考: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 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 了全国人民的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3.出示徐锡麟、秋瑾、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兴的绝命书。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8
上一篇: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7    下一篇: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