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九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学生分析问题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预习案----自主预习、夯实一、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新”?阅读教材40页第1、2自然大字内容及补充材料,标记以下知识点:材料1: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材料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材料3:辛亥革命后,西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材料4: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材料5:袁世凯颁布的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孔子创立的儒学经过仲的发展成为三纲五。三纲即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即仁、义、礼、智、信。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面:经济面:思想面:二、新文化运动“新”在处?阅读教材40——42页大字内容及补充材料,标记以下知识点:材料6: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这个人就是独秀。   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九
上一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8    下一篇: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