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五四运动导学案附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五四运动》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明确务1、教学目标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以及五四运动的口号、主力、结果和意义。学会归纳课文,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教学: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有关键节点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     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2、导火线:              。3、爆发:    年5月4日,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4、口号:学生们提出“    ,    ”“誓死力争,还我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陆宗舆、章宗祥。5、扩大:6月5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    。6、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     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    的一次重大胜利。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和    的爱国运动。8、意义: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     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三、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问题1、巴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还是成为列强牺牲的对象?2、这次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为什么说只是初步的胜利?为什么能取得初步的胜利?四、展示交流成果1、简单说出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2、五四运动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五、巩固拓展1、“为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巴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3、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A、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4、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国权

 

《五四运动导学案附答案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下一篇: 五四运动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