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一、单项选择1.下图为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摩亨佐·达。它大约出现 (  ) A.公元前4300年 B.公元前3100年C.公元前2200年 D.公元前2070年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3.古代印度的婆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脚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等级制度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C.显示婆门的高贵身份D.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4.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A.担祭司B.与国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5.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出人物,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6.佛教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反对印度婆门特权的要求 (  )A.消除欲望 B.“忍耐顺从”C.“众生平等” D.因果报应7.省境内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  )A.西汉末年 B.隋朝末年C.朝初年 D.明末清初8.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B.孔雀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C.地位低下的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D.佛教支持种姓制度,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二、辨析改错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公元6世纪,在印度半岛出现佛教,其创始人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佛教教义适应了当时反对刹帝利特权的要求,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如下图) 材料二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
上一篇: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含答案)    下一篇: 古代印度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