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3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学 科历史年 级九年级授课教师时 间课 题第3课 古代印度计划学时1重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如看待佛教的教义。课 标要 求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课 时目 标1、古代印度文明发源的具体地点河流,时间,文明出现的概况2、了解古印度文明出现鼎盛时期的概况。3、了解印度文明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具体内容。探究印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4、关佛教的诞生、时间,诞生的背景,宣扬的教义以及后期它的传播,探究佛教为什么受到国和富人的支持?教 法多媒体教学学 法自主预习,讨论研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对印度都不会陌生,早在西游记中就有玄奘西游到达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国家的历史。二.感知求疑(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印度次大陆。2.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印度河流域流域 。3.早期文明遗址的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前18世纪。它曾经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4.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定居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鼎盛时期:孔雀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2.四个等级:(1)最高等级是婆门,掌管祭祀;(2)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3)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4)第四等级是首陀,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3.种姓制度有什么特征?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3.教义:早期佛教繁多第一等级婆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传播:(1)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2)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3
上一篇: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下一篇: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