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乡愁导学案7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年语文 第4课《乡愁》导学案导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4.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好的审美情趣。教学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 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课  型现代文精读课课  时1教   学   过   程环节教学内容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练中“读一读,写一写” 3.词义理解:4.多音字:                5.易 错词6. 余光中备习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读出下列字所有读音并组词: 3.解词并造句。4.作者识: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和诗评家。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 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感,善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习惯性误读的字:对策:辨析,强调。问题:对余光中的识有误差认识不足。对策:教师精讲、强调。问题:学生对现代诗不熟。对策:教师适当介绍。备习。情境导入:同学们,乡愁是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代的诗词里就有多关“乡愁”的 诗句,同学们可以说一两个吗? 如: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月是故乡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题目就叫做“乡愁”,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情。 课前出示星星的诗句画面创设情境。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余光中先生一起走进乡愁的世界。 (板书课题)屏幕出示学案;点拨纠错。 学生背诗。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详见“备习”栏。研 习

 

乡愁导学案7
上一篇:乡愁导学案6    下一篇: 乡愁导学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