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人是()A.夏启     B.秦始皇     C.项羽     D.邦2.秦朝都城咸阳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货物,他携带的货币应该是()/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4.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阿房宫5.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B.秦朝法律严酷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D.日生活中提倡文明礼貌7.“文景之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税负担B.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的关系8.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条D.人心思安9.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统治者注重农业的发展④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得推恩……之。”文中“上”指的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太宗1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法家和墨家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12.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有()①收回地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 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3.下列物产中,不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2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3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