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课件三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 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 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  断。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1)衣  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一、日生活的变化列宁装装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装是以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介石、毛泽东、恩来、小平都穿着装。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大典上,国家主席毛泽东穿着改版“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当这位新中国领袖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媒体上后,这套衣服也随之名闻世界。西世界叫它“Mao Suit”。 “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穿而得名。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穿的上衣款式,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  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其款式健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现在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吉。个人崇拜盛行   中国人民穿衣打扮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蓝灰色的海洋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式。个性时代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以一种特别的式记录着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一个多棱镜,通过堆红叠的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这道日趋亮丽的时尚风景线,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生动窗口。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建国初期,在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且设简陋。如北的大杂院,南的亭子间等。在农村,北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农村草房城市住房这时期的新建民居,除平房外,大多数是低层的小楼,屋顶较高,达3米左右,有的高达3.5米,窗户却很小,不够畅朗,居室通是大间套小间,没有厅,只有一个狭窄的过道,是借鉴了前苏联住宅模式。新建的住宅小区通称为新村,住户是普通职工。60年代小土房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居住条件有所改观。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但是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简朴、简洁。70年代筒子楼厨房LOREM IPSUM DOLOR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课件三
上一篇: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8    下一篇: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课件四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