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1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上课课件 2课程介绍 | 目录3一、《桃花源记》文学识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世。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园诗人”。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泽令不足三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过园式的隐居生活。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4       其主要作品有组诗《饮酒》二十首、《归园居》五首,文章《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52.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是借景抒情,托物言。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阳楼记》《醉翁亭记》。63.写作背景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 。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园16年了。    元二年六月,裕废晋恭帝为零陵,改年号为“永初”。次年,裕采取阴谋手,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7二、《桃花源记》课文详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8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课外注释:(课下注释自己看书上的)①为:作为。       ②行:行船。      ③之:的。④逢:遇到。       ⑤夹:在两旁。     ⑥杂:别的。⑦:花。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主要内容: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作者起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主人公,意在表明故事的真实性。译文: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渔人对此感到非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1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16
上一篇:第9课桃花源记免费课件    下一篇: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汇报课用)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