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课文研读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壶口瀑布》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色瀑布。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  自《尚书·禹贡》记录“壶口”之名以来,历代学者,多有著录,古今文人,吟咏不绝。由河水的冲刷,壶口的位置在历史上有比较大的变化,古代诗文中所记的壶口,往往并非是同一地点,但这些诗文的内容比较接近,大多着力描写壶口瀑布的水势之大,水声之巨,如“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子诚《壶口》),“吐吞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 (应春《观壶口》), “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泻吼雷霆” (光笏《壶口》),等等。衡则与众不同,对雨季丰水期声势最为浩大的壶口瀑布只是几笔带过,描写枯水期的壶口,这样别出心裁,使文章体现出一种新意,为后面具体的写景和情思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  衡曾说:“艺术美只存在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 (《我的苦苦探求》)就游记而言,描写人无从得见的景物固然有新意,但这样的景物毕竟不多,在描写人所习见、被写入诗文的景物时,作者就必须主动进行艺术上的创新,用衡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描写”“意境”“哲理”“语言”四个面都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这种追求在《壶口瀑布》一文中有着比较充分的体现。  在景物描写面,本文视角独特,层次分明。在简略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时,作者采用的是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视角,虽然能感受到河的气势,但这种感受是模糊的、疏远的,甚至是“可怕的”。作者写自己“匆匆离去”,完成了对这一视角的自我扬弃,实际上也就将自己的文章与大多数描写壶口瀑布的诗文区别开来了。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 “跌入”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俯视槽,河中有河,重在“奇”;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险”。以上三重境界,从美学角度来看都属阳、崇高一类。接下来细写槽附近的河水

 

《壶口瀑布》课文研读
上一篇:《壶口瀑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下一篇: 壶口瀑布对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